Tuesday, December 28, 2010

解密世界首富的成功圣经:比尔·盖茨全传 (Part 6 of 6)

创新篇:具备创新思维能力 激发创新的方法

在谈到创新的方法时,微软副总裁李开复透露了他的几点绝招。他曾经在苹果电脑工作过六年,苹果是大家公认的杰出的创新型企业,他认为苹果在创新方面的DNA是一切创意都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在考虑客户的需求时,如果觉得一个功能十分有必要,那是不能考虑成本的。苹果当初为了实现一个很简单的功能,通过软件指令将软盘弹出驱动器,每台电脑要增加五美元的成本。但苹果认为这对于用户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不会舍弃它。

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将目标用户按角色分类,比如消费类产品的角色分成年轻的、年老的、喜欢技术的、不懂技术的……每个研究人员做功能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是针对哪个角色的,是什么情境下的功用。

李当初率领小组做QuickTimeVR,技术本身不用说,他们要准确找到用户是谁。这个技术能够将一个环境虚拟显示出来,那他们就把这个技术提供给旅游景点,或《星际迷航》(StarTrek),制作一个飞船里的模拟现实的视频。

等李来到微软之后,微软的动作虽然常常慢人一步,但它往往笑到最后,李开复认为这其中的奥秘,如果让他从中选出三个最重要的,他认为是以人为本、自我批评和愿意应对最困难的挑战。

在信息社会最能干的软件工程师比普通的员工可以多做5000倍的工作。在最高层次的信息公司,能干的程序员甚至比李开复更重要。以人为本就是尽所能去挖掘最优秀的人,愿意去雇比你更优秀的人,甚至有一天你雇的人会成为你的老板,或者你看到一个比你优秀的人你会自动让贤。很多公司喜欢把以人为本当成一个标题来讲,但是很难做到。

鲍尔默和盖茨每次开完会以后总是说: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大家都希望每个产品成功,但科研还是要鼓励失败。更重要的是看到自己失败的时候可以承认,就可以做得更好。如果只是为了面子问题不承认失败,执着地做没有意义的事情,就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发表论文做成产品反而误导了别的用户。

愿意应对最困难的挑战。微软投资七年时间做WindowsNT,很多人在第二、三年的时候怀疑这个系统的价值。但比尔(指盖茨)当时就预测到未来的计算机都要上网,需要更稳定的操作系统,于是坚持下来,到今天成为了一个相当成功的产品。这三点是微软跟任何公司比都发挥到了极点的特点。

李开复认为微软在创新型组织方面,是企业界里做得最好的。创新和管理是复杂的,不同的。创新需要有放权的、信任的环境,可以无限期做风险很大的工作;产品是需要有限期的满足顾客要求的工作。两者文化差别很大。

微软的管理方式在于产品部门可以全权处理升级产品的销售,同时给研究部门以足够的空间做研究工作。但是微软的机制要求研究人员不能只发表论文,做书呆子,也要扮演技术推销员的角色,最后两者慢慢合作。

重点是两个部门要分开管理,如果产品部门归研究人员管,那么产品推入市场便遥遥无期,如果研究人员归产品部门管,那就别想创新。要分开管理,并且有共同目标。微软基本上以员工为主进行管理,做到人力的协调。

但是如果你问盖茨:你宁可是要公司全部的科技,还是要公司全部的人才?他会告诉你人才比科技更重要。科技是死的,今天最新的创新5年以后就过时了,但是人才却可以永远继续的创新。与其说科技最重要不如说人才最重要,惟有人才能创造最好的科技;与其说人才最重要不如说教育最重要,因为教育才能创造最好的人才。所以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应该是:把握自己的科技,培养最好的人,让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

当然,产品部门和研究部门之间不止是协调,而是要达到一种协议,就像和约一样,目标公开透明,要承诺什么时间把什么样的工作完成,作不到就达不到评估,没有人希望自己失败。

关于项目的自由选取,微软希望每个员工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但是每个工作该花多少时间去做,是公司上下一致决定的。微软不会像google一样,由员工自己根据兴趣去参与项目,而是由部门负责人安排好。人才在市场部门、研究部门和产品部门之间可以互相调换,这样有利于培养一些全才的人物

微软公司置身于今天叱咤风云,明日转眼成灰的剧烈竞争的高科技产品市场,20多年如一日,一路开拓发展,其根本原因得益于该公司第一把手精明而又高素质的比尔·盖茨,得益于该公司的精明电脑人才群体,在技术开发上一路领先,在经营上谋略高超,才立于不败之地。

电脑产业,从早期大型电脑演变到今天的个人电脑,从硬件配置到软件开发和应用,无一不经历一个创新的过程。从微软公司本身来说,"拥有大量聪明人才的公司很容易退化成一个由傲慢的极端独立的个人和小组组成的混乱的集团"

微软公司成功的另一个秘密就是向未来进军,不断创新,连续创新。人们总是向往未来,憧憬明天。对公司的经营者来说,明天比今天更重要,未来比现在更宝贵。时间是稀缺资源,时间稍纵即逝。从事高科技产品开发和开拓高科技市场经营,更感时间比黄金更加宝贵。盖茨及其助手们珍惜时间,争分夺秒地创新,他们牢牢把握电脑产业的发展命脉——连续不断地创新。

为了开拓大规模市场,为了开拓新产品,为了防止公司退化,盖茨推动着公司一直向前进,使公司拥有创造似乎永无止境的系列产品和利用大规模市场的能力,他们一直积极地面对内部问题、外部挑战和新的市场机会,当新的机会出现时就改变方向,盖茨及其手下人不会坐等未来的一切自然发生,而是面对未来进行创新

创新篇:紧跟时代步伐 发展你自己

盖茨和微软一直都是这个时代的标志。软件业发展之初,全球只有几百家软件公司,他们的产品比较少,价格比较高,微软就在拼抢市场空间。然而,在过去二十年当中,涌现出了几十万家软件公司,他们开发出了令人难以置信、多种多样的产品,可以适用于几乎所有的行业。但是盖茨依然是这个行业的翘楚,始终没有淹没在这个浩瀚的大海中。

如今,当人们打开电脑时,无论是兴奋还是痛苦,无论是情愿还是不愿,都会发现微软和盖茨的影子。这个有着狡诈的目光、不羁的穿着、不可一世的腔调和富可敌国的身价的中年男子已经凭借紧随时代的步伐而把触角伸到了现代生活方方面面。

虽然盖茨已经是公认的电脑天才,但他个人丝毫也没有放弃任何发展自己的机会。盖茨的闭关周在电脑行业闻名遐迩,因为每次盖茨闭关之后,微软总会有惊人的突破之举。据说,著名的.NET战略就是盖茨在思考周过程中产生的灵感。

80年代起,盖茨都要进行每年两次、每次为期一周的闭关修炼。在这一周的时间里,他会把自己关在太平洋西北岸一处临水别墅中,闭门谢客,拒绝和包括自己家人在内的任何人见面,这一周他所要做的就是远离尘嚣,凝神思考科技业的未来,然后把所思所想传遍整个微软帝国。

这个习惯本来是为了安安静静不受打扰地陪伴祖母一周,同时为自己留出一定的时间读读书,充充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盖茨的闭关已经不再是一种休息方式,而是一种高效率的工作学习模式。而且这个闭关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1995年的闭关周,盖茨写出了享誉全球的论文──《互联网浪潮》(TheInternetTidalW*e),带领微软开发出了最终击败网景(Netscape)IE浏览器。微软TabletPC、各种软件、网络游戏业务等都是盖茨闭关结出的硕果。

在这个无人打扰的时间里,盖茨的工作效率高的惊人。在他首次接受记者拜访的闭关周中,他前四天已经审阅了56份报告,有一到两天工作甚至超过18个小时。而这还不是他的最高记录,他曾经在一周内看过112份报告,这一周阅读内容从厚厚几摞报告逐渐演变成一个庞大的电脑文库,每一份都留出盖茨加评语的地方,以及和其他相关文件链接的地址。每一份文件都有打印稿。

而盖茨在这些报告中能够学到最新最快的知识,有些知识甚至超强地匪夷所思。如有份报告名为《虚拟地球》,这份厚厚62页的报告畅想了地图服务业的未来,微软可以设计产品向客户传送旅行目的地的实时图像,以及交通状况和其他有关信息。

他看的内容主题五花八门:互联网游戏的发展、硬盘容量、微处理器时钟速度优势渐失,还有数码照相趋势、2005年电脑计算发展趋势、语言处理软件优化方法等等。这也使得他在相关领域都一直能保持绝对的竞争优势和学术素养。

在英格兰某个研究小组提交的报告《我们能否扫除互联网蠕虫?》中,描述了一种新方法,微软或许能够用它来制止给互联网带来极大损害的蠕虫病毒代码。盖茨看到后立即将自己对报告的评价回复给全球各地的微软员工,在一封写给微软高级管理层的电子邮件中,他深思熟虑地说,这个办法太完美了,令人难以置信,不过恐怕会有漏洞。但如果没有,我们就要实施。

如今盖茨不仅在闭关周中拥有更多思考的空间。他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拥有了更多支配时间发展自己特长和爱好的自由。因为微软公司转眼间有了三位世界一流的首席执行官,他们各自集中精力,投身于自己所擅长的工作。盖茨只需要做他喜欢并且擅长的软件开发工作就可以了。

总裁兼运营长里克·贝鲁索曾经管理过硅图公司,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富有传奇色彩的硅谷巨擘惠普公司还曾经把他列在了领导人的候选名单上。19999月份加盟微软的他此前一直担任个人电脑服务和设备部门副总裁。作为总裁,贝鲁索将负责公司业务策略、企业运营、销售、营销和业务拓展,以及公司新兴的非电脑业务发展。而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尔默则集中精力为公司制定战略、发展营销,另外他也是公司的形象代表。这样一来盖茨就从公司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软件设计中

而与盖茨搭档多年的鲍尔默,在微软的帝国中,犹如一个秘密的武器,仿佛无所不在,个性鲜明,睿智、热情、奔放、开朗,激情四射,具有不可质疑的发展客户与合作伙伴关系的才能。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使他很少轻易放过任何机会,即使商机稍纵即逝。

1980年受盖茨之邀,加入微软之后,鲍尔默就大刀阔斧重组公司,与盖茨一起带领微软从一个只有三十名员工的小公司成为现在独霸世界的软件巨头。二十多年来,他几乎直接管理每一个微软部门,负责公司财务与经营,而盖茨主理产品与技术。直到2000年盖茨卸任,委任他为微软CEO,全权负责公司管理。

盖茨快乐地说:我们从未奢望过能够鱼与熊掌兼得,而现在,我们却真的做到了。我们对自己说,天哪,这简直太棒了。也许我们早就该这么做了。不过盖茨也承认,他和鲍尔默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适应了新角色。他说:有些人定然会揣测,如果某个部门工作做得不理想,我们中谁会唱红脸,谁会唱白脸,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非常喜欢这些角色的。

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产品开发部的管理人员们都表示,他们很高兴盖茨能在技术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有些时候他就像一名裁判员。副总裁吉姆·奥尔欣说:开发部门之间经常会发生争执,两年前,盖茨总是让我们一争高下。而如今他却在花时间谋求技术部门间的协同作用,并且还督促着让我们做到这一点。集团个人服务副总裁鲍勃·穆利亚说:我们对别人的模仿越来越少,而且还有了长远的打算。在盖茨的帮助下,我们开拓了思维,而不再是只顾自己的小事了。

创新篇:紧跟时代步伐 适应多变的社会

为了牢牢把握自己的霸主地位,微软一直在寻求创新以适应多变的社会。从微软的拳头产品WINDOWS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更能把握这种创新的脉络。

微软开始研究图形用户界面(GUI),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虽然当时微软的MSDOS操作系统已经成为软件行业既定的标准,但是由于其界面过于单调,所以当当时的个人电脑行业巨头苹果公司推出图形用户界面时,业内引起了轰动。

盖茨看到苹果公司演示的图形用户界面后,大为欣赏,于是借苹果公司委托微软开发应用软件的机会,对苹果公司三台安了图形用户界面的样机研究了个底朝天。在掌握了相关技术后,微软推出了模仿苹果操作系统的WindowsWindows产品时,但是他的亦步亦趋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并没有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当时,更多人还是倾向于使用熟悉的字符操作界面的DOS操作系统。

但是,盖茨认为图形用户界面用户界面将是今后操作系统发展的一个方向,因此,盖茨在随后与IBM合作开发OS/2的过程中,暗渡陈仓,加大了对Windows开发的力度。到Windows上市时,产品不论是图形操作系统的稳定性,还是友好性,都有了巨大的改进,引起了普遍关注。国内用户最熟悉的产品是Windows增强版Windows中文版。

在版本推出之前微软没什么像样的产品,最开始的几年,公司卖的都是些丑小鸭一样的玩意儿,直到1990年推出Windows之后情形才大不一样。尽管如此,凭着一股屡败屡战的韧劲儿,微软公司终于发展成为年利润额达250亿美元的大企业,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技术公司。

这个技术成熟的产品在微软的历史上留下了里程碑式的意义,他为更多的人实现了简单操作电脑的梦想。Windows产品从此也开始成为了微软公司的主推旗舰产品。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电脑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利用电脑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因此,盖茨再次审时度势,于1995824日,顺利推出新版本操作系统Windows95Windows产品从此不再是依赖于DOS而存在的操作系统了。微软投入了相当于当初Windows30研发人员两倍的人力,对其内核进行了非常大的改造。Windows95操作系统的内存调度、CPU调度和面向应用程序的工作任务调度的科学性和稳定性都有了巨大提高,是真正意义上的单用户多任务及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

由于当时盖茨还根据现实情况,举行了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微软公司为这套软件的销售,花费了35亿美元作为促销开支。当时很多用户连夜排队,希望能早些一睹Windows95的风采。Windows产品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新高峰。从用户的角度说,虽然可能无法直接看到底层技术的改进,但他们能体会到Windows95功能方面的提高。

Windows95
比前一个版本运行效率要高得多,同时盖茨根据自己对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的理解,将界面风格设计的更加人性化、更友好,微软始终认为,用户在操作系统上有访问Internet的需求,所以从Windows95开始,微软开始提供给每个客户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浏览器,有了浏览器后,整个操作系统对于网络应用的支持有了很大增强。

盖茨在Windows95上成功使得用户逐渐开始向图形用户界面靠拢。盖茨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网络对社会的影响,于是在他的坚持下,微软在软件开发方面对网络功能的支持越来越多。因此新的产品就侧重于网络功能。相对于Windows9×系列,WindowsNT系列则是截然不同的产品,它是微软推出的第一个服务器级操作系统。

当然,微软的这个新产品是预谋已久的。早在1992年,微软就正式立项,成立专门的团队,开发WindowsNT。当时微软主要是设想将新产品开发成面向企业用户的操作系统。在这个新的操作系统中,微软在原有开发操作系统的经验基础上,加入了许多全新的技术,操作系统不仅可以提供计算服务平台,而且还支持大量用户的并发应用、支持高性能要求的应用程序,以及在恶劣的运行程序下仍保持特定的稳定性和效率。这种服务器标准的系统正好迎合了市场的需求

WindowsNT操作系统中集大成者是WindowsNTServer,这个版本的内核稳定性更高、系统更安全、界面更友好。此外,硬件的兼容性有了很大进步。版本吸收了很多企业级操作系统的优点。与其他的操作系统平台相比,WindowsNTServer的方便之处在于用户完全没有必要再记下上百个指令,可以完全通过图形用户界面和鼠标操作实现所有管理工作。而其他的操作系统虽然也有一些图形操作界面,但是需要用户记住相关的指令,而且还需要熟悉每个指令后面的很多参数,这些复杂的操作让许多用户望而却步。

随着多媒体操作在社会中影响的增大,微软在199810月将NT升级到时,正式更名为Windows2000。这套系统功能更为强大、性能更为安全可靠,它可以满足最挑剔的企业的需求和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

21
个月以后,受业界极大关注的WindowsXP轰然推出,该产品基于NT内核的融合,集成了NT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WindowsME的多媒体和网络功能的。从此,微软的前台操作系统就不再采用9x系列的内核了。

WindowsXP
有着崭新的外观。作为新一代的Windows操作系统,它是以互联网和数字媒体技术为动力的,这样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起来更简单。WindowsXP集个人计算机、多种设备连接以及多样服务为一体,扩展了用户所能够获得的个人计算体验,同时把Windows2000的可靠性带给了家庭计算机用户,增强了可靠性、安全性并且提高了性能。

为适应不同计算需要,Microsoft推出了三个版本的WindowsXPWindowsXPProfessional是为企业用户设计的,提供了最高级别的扩展性和可靠性。WindowsXPHomeEdition拥有针对数字媒体的最佳平台,是家庭用户和游戏玩家的最佳选择。WindowsXP64-BitEdition迎合了特殊专业工作站用户的需求。

从易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及出众的性能方面WindowsXP都是今非昔比的了。借助于WindowsXP中各种通讯工具的帮助,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连接或远程桌面也能完成家里或办公室中所需的各种工作。

如今,盖茨正会同微软其他技术骨干致力于开发革命性的下一代Windows服务,它将服务于台式个人电脑、服务器、非PC设备以及互联网。通过它,微软旨在使各种各样的计算设备、软件服务和数据实现无缝连接,把多类型的互动式数字化交流统一起来。微软.NET战略成为Windows发展的新方向。

.NET战略整体发展角度看,从微软最初提出.NET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表示认同。现在.NET已经不是微软一家公司倡导,XML作为.NET构架上各个信息系统之间进行信息转换的数据信息传输格式,已经得到众多公司的支持。有了XML作为标准,不同厂商开发的应用程序之间,就能建立起无障碍、高效率的沟通,从而为实现.NET打下基础。

盖茨最喜欢说的话就是:从前的梦想现在都实现了。但是,微软的Windows产品拥有一个让人振奋的目标:我们希望将来能使人们在一天的1416个小时都可以使用Windows。很多人都觉得这只是一个梦。我觉得,我们对于Windows能把人们生活改变的这种梦想是无止境的,也正是这种梦想,推动我们微软的事业一直在前进。

创新篇:紧跟时代步伐 落伍者必遭淘汰

在盖茨的创新历程中,屡次遭遇过产品与其他厂商撞车的情况。在这些竞争当中,只有适应社会发展,并取得市场先机才能存活下来,而落伍者注定要遭遇被淘汰的命运。因为盖茨似乎走得更快也更远。他的策略是:四处出击,只要是看准的,就一个也不放过;而对于竞争对手,要么买下你,要么把你消灭。实在不行了,干脆放弃。

在微软发展的初期,盖茨一直是靠给大公司提供软件产品而生存。但是当时两大电脑生产商苹果公司和IBM公司也在试图研发自己的软件,试图借机摆脱微软。这两大公司的结盟,让盖茨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他把新一轮竞争的目标确定在多媒体上。

所以,我们要感到危险已经逼近,开发和研制工作必须争分夺秒!谁控制了多媒体电脑,就可以通过全球上亿台个人电脑实行软件控制。盖茨强调道,我们的目标就是必须争创多媒体产品的行业标准!这个目标我们志在必得!”

在电脑世界,每一种产品的出现,都会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然后由胜利者来颁布行业标准。在过去,IBM个人计算机确立了个人计算机标准,而微软公司的MS-DOS确立了操作系统的标准。如果一家公司确立了行业标准,就意味着获得了行业控制权和滚滚而来的巨大财富。盖茨也正是基于落伍者将被淘汰的想法追求创新,追求创立行业标准。对于多媒体的竞争,我们和对方各具优势,现在问题的关键是看谁能抢在前面。

在这场战争中,IBM和苹果公司成立Taligent,企图开发一个取代视窗的操作系统;同时这两家公司还在Kaleida实验室里研制一套多媒体软件。结局都是一个:无疾而终、悄悄地消失。在这新一轮竞争中,微软公司还是抢先了一步,在19913月公布了静止图像压缩标准不久,又公布了活动图像压缩标准。

过去的几年中,各种各样的反微软联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高科技公司投入了以亿计的美元。但是由于落伍者已经被淘汰,人们对于这数亿元投入所推出的产品已经没有印象。而微软的地位却不断提高,到1991年末,多媒体将盖茨推上了世界级电脑权威的宝座。

盖茨并没有因为多媒体开发有了突破而高枕无忧。他清楚地看到,要把竞争对手远远抛在后面,必须马不停蹄地向信息高速公路进军,并且通过竞争去占领某些领域,因为它在台式计算机方面的垄断地位并不能保证使它在这些领域中自由驰骋。这些领域包括大型电子游戏,微软已经把赌注押在了数十亿美元开发的X-box上、个人数字助理PDA(它已经设计出袖珍个人计算机)以及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接入装置。

与微软结成wintel联盟的英特尔公司同样也遭遇了这种残酷的竞争。1995年,当高级微型器件公司AMD、赛扬等公司跑来争抢市场时,英特尔不断地加大新型奔腾芯片的生产。因为耽误片刻的研发可能就意味着自己在产品开发上的落伍。对手的挑战速度快的惊人。AMD公司的486产品比英特尔晚了3年,但在奔腾面世仅两年后它就向市场投放了自己的586级芯片;NexGen公司只比英特尔晚18个月就开始出售奔腾级芯片。所以英特尔必须刺激对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尖端芯片的需求,以保障它55%的利润率。

英特尔的策略是以加速对加速,P6就是这场战斗中产生的第一个产品。过去,英特尔习惯以4年为周期,一个接一个地开发微处理器。面对竞争,英特尔决定将不同产品的开发周期重合起来:在奔腾投放市场前24个多月就开始P6项目的开发。同样的,现在工程师们已为P7的开发投入了两年时间。据传闻,P6微处理器是自1985386面世以来,英特尔在技术上取得的最大进展。芯片每秒能处理25亿条指令,这几乎是奔腾最快速度的两倍。所有这些做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自己不在竞争中落伍。

微软对盟友的遭遇感同身受。盖茨也逼迫自己的员工们一次又一次地优化软件,提高软件运行的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

当然,微软也并非在每个领域都一帆风顺。比如原本期望靠互动电视(iTV)计划开拓新市场、争取数十亿美元营收的希望,目前看来恐将落空。无论是在欧洲、美洲还是亚洲,微软的机顶盒都严重受挫。可单一项目的夭折并不妨碍盖茨的全面布局,如今已经没有人再能拉住他了

如果对手的速度比微软的速度更快,受伤的则就是微软了。虽然微软多年来一直在打击财务软件公司Intuit。但Intuit通过比微软更快地加入新功能、开发新市场超过了微软。1995年微软提出以20亿美元收购Intuit,失败后,微软试图以自己的个人财务和纳税软件击败Intuit

但是,微软在推出TaxS*er纳税软件后四个月就放弃了这款产品,因为他发现自己的产品是市场上的落伍者。在个人财务软件方面,IntuitQuicken占据了72%的市场,远远领先于微软的Money

但这毕竟还只是一个特例。微软仍然在市场上保持着绝对的领先优势。他不断入侵行业软件和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从而不断造成了新的流血事件,在微软手下牺牲的著名企业包括BorlandLotusDevelopmentNetscapeWordPerfect等,他们在字处理软件、表格软件、浏览器等方面都曾经是市场上的绝对优势拥有者。但如今人们除了在软件史上记录他们外,再也没有其他更多的印象。尽管微软经常生产出很拙劣的第一款产品,但它总是能不断进步,通过使自己的技术不断超前,微软总能淘汰掉更多的落伍者。

微软的逻辑是:所有行动的目的就是让对手受伤,最终他们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虽然盖茨坚持认为微软公司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并不会妨碍公平竞争和技术创新,更不会垄断互联网。但也许真的有一天,微软的软件和服务将无所不在

创新篇:紧跟时代步伐 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

盖茨和微软一直强调做有用的研究,对于有用的研究,微软有四点定义:第一点是做一流的研究,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世界上最好的研究;第二点是做主流的研究,或者是三五年之后能够变成主流的研究,而不能仅凭好奇心的驱使,特别是大项目,投那么多钱,建立那么大一个团队,一定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定是有希望的、代表学术界主流的研究;第三点是有用的研究,而且是五年、十年内有用的研究;第四点是最关健的,也是我们与其他公司最不相同的,那就是相关性,不仅有用,而且要对公司的发展有用。

总而言之,微软的研究思想就是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并不断试图用这些前沿的成果来对整个产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正是盖茨成立微软研究院的初衷所在。盖茨表示:我们正在完成一些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工作。在过去几年里,我们的很多工作都并不引人注目。有一股产品浪潮即将来临,它将显示,我们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前沿。

研究院作为公司的智囊,必须帮助公司制定其核心技术战略。在微软研究院,所有的人都以此为己任,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公司的决策层。我们经常与产品部门的人沟通,影响他们,促使他们考虑使用我们的研究成果,影响微软公司五年、十年之后的产品。

过去,模仿并完善他人成功软件的思路,然后将之应用到自己的产品中去,是微软在PC时代惯用的杀手锏,现在则不同了。微软正变得越来越富有创造力,原因是它别无选择。一方面,在它的库存中已经没什么好点子令它迅速增长,另外,随着数字化装置之间的互联程度逐渐提高,并能相互协作,自动地处理越来越多的商务往来,互联网已超出人们的正常想象。因此,微软必须开创这一模式。正是在这一目标的推动下,改造互联网的.NET战略和"冰雹"计划出台。

在盖茨的眼中,每一项新技术的发展对于微软来说都是福音。因为利用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微软可以通过研发新软件的方式快速进入到这些新的领域。盖茨说:微软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速,走到别人的前面去。

2004
5月底,当病毒和信息安全问题一再困扰电脑用户时,微软宣布开始出售一种可由电脑制造商预装在服务器内的网络安全软件,从而正式拉开了自己进入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帷幕。出于对科技进步的关注,微软从来都不缺乏市场敏感。微软从2002年初开始不断提升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在2003年收购了一家罗马尼亚软件公司的反病毒技术,从此走上了开发杀毒软件的道路。

盖茨知道,杀毒并不是微软的强项。盖茨更清楚地知道,技术是主导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企业,技术创新永远是生存必不可少的手段。追逐潮流的结果就是促动企业不断设计、生产出市场需求的各种新产品。一个企业能否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成为决定该企业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的新经济时代,企业产品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不及时更新产品,就可能导致企业的灭亡。

《摩尔定律》一书在阐释微软革命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理念: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永远休息。盖茨也时时把他那句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的名言挂在嘴边。不错,微软的危机感使得它找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那就是持续创新。对处在科技革命时代的企业来说,对科技潮流的把握是他们制胜的前提,持续创新是它们必须拥有的能力,也是最实用的能力,这种能力会帮助它们打破持续发展的瓶颈。

同时随着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微软的科研集中度也在随之不断提高,去年微软的科研经费为68亿美元,形成了大企业支撑大科研,大科研支撑大企业的良性互动。微软科研能力的提高,让微软在对科技进步的掌控能力上更进一步。加之公司管理层很有远见,能够很好地把研究成果进行有效的转换,不至于错过了商机或发展一个新兴产业的大好机会。同时,研究院的管理层也不遗余力地把研究院的成果向产品部门推荐。许多科研成果相继涌现,并成为微软生产流水线上的新产品,这对一家完全依赖增长缓慢的视窗操作系统和Officec软件套装的公司来说是极大的动力

在追赶网络浪潮的过程中,微软研究部门的功不可没。当年,Netscape绝对市场领先已经攻占了90%以上的浏览器市场,但是微软公司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迅速开发出同类替代产品IE,先后推出三套升级版本,并利用Windows的绝对优势,随操作系统免费赠送IE。从零开始,短短数年,IE占据95%的市场份额。

出于对科技和知识的尊重,盖茨表示,尽管全球经济还存在较大的不明确性,但微软每年仍然将在研发方面投资数十亿美元。当然,微软已经不再单纯地注重PC软件的研发了,同时,在语音、手写识别研究和视频技术方面也将投入很大的力量。盖茨还预测,处理器的运算能力将不再是个限制,至少在未来10年内,它还会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发展。

盖茨还表示,微软已经在便笺式计算机的研发上投入重金,便笺式计算机将使计算工作变得更加友善,企业员工使用PC的时间将翻一番,但目前对家庭用户而言,宽带访问仍然太昂贵。

近年来,盖茨最大的梦想就是将他的势力从电脑空间延伸到家电空间。理由是很简单的算术题:美国2000万家庭拥有PC,比例长期徘徊在40%左右,却有6800万有线电视用户,覆盖95%的家庭。如果能在电视这个盒子上开一个眼,向微软流出源源不断的利润,微软的江山就稳多了。

1998
年初,盖茨在家用电子产品展宣布了里程牌式的消息:微软与美国最大有线电视网TCI达成协议,在TCI将推出的500万台机顶盒中使用WindowsCE。有人说,这意义可与1980年盖茨与IBM的谈判相比拟。那一次,MS—DOS成为IBMPc的首选,从此将盖茨推向Pc业的统治地位。

随后的1999年,盖茨在中国开始大肆推广他名噪一时的维纳斯计划。当时,盖茨始终乐观地认为科技发展已经达到大规模普及信息家电的时刻了,因此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上传经布道。虽然由于市场条件的客观限制,他的计划一直没能推广如愿,但是他对市场的把握程度,让他在数年之后开始收获在电视用户领域的果实。

而且盖茨也丝毫不放过手机、游戏、网络、音视频产品领域的渗透,每当行业内有新的技术诞生,总会看到盖茨和微软站在背后摇旗呐喊的影子。甚至有时盖茨还亲自投入到这些领域与固有的厂商展开激烈的拼抢。

虽然在美国《商业周刊》2003年度全球信息百强的排行榜中,仅仅名列第18位,在规模最大、增长最快、获利最多和股东回报最可观的4项指标中,无一有微软的身影。但是《商业周刊》的评价值得玩味:公司从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产品的销售中获取了能量,这家软件巨擘正在追逐新兴市场,如小型企业软件和游戏机市场。

这不难看出微软的走向所在,他瞄准的是科技发展最快的行业,他一直不遗余力地在这些领域播种。微软凭借其在PC时代的辉煌所积累的乐观主义和冲天的信息,不断冲击新的市场,赢者通吃的原理正在微软所涉足的许多领域变成事实。微软正在与科技联姻的过程中变得更为强大

创新篇:紧跟时代步伐 敏锐对待市场变化

近几年来,微软可以说是麻烦不断,先是美国政府裁定其垄断,后来与欧盟的垄断官司闹得沸沸扬扬。但是人们似乎从不担心微软会失去光环。微软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一直为对手们所钦佩。虽然有人说微软在未来网络时代的支配力量将逐渐减弱,但是,微软在每个方面的竞争最后总能异军突起。在垄断案旷日持久的冲击下,微软不仅屹立不倒,反而处处撒网,遍地开花。敏锐的市场感官让微软始终能够闻风而动,抢得先机。

1982
年,盖茨在参观计算机行业大会时,被一款软件震惊了。这款由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微机应用软件公司VisiCorp展示的名为VisiOn的产品,有三个完整的系列。它的功能类似于今天普遍使用的WindowsOffice系列产品。盖茨看完后马上意识到这个产品将是微软的拳头产品MS-DOS的克星,如果这款产品一旦上市,微软通过MS-DOS建立行业标准的努力将付之东流。

针对这一市场变化,盖茨马上进入了进攻状态,他和他的微软迅速发起一场战役,大力向用户宣传还未面世的Windows操作系统。实际上当时这套软件不仅还未面世,而且几乎还没开始设计。这场战役就是不择手段,力求从心理上和精神上赢得客户。目的在于瓦解竞争对手而不是促进销售。依靠先发制人的营销策略和与设备制造商的战略伙伴关系,盖茨对VisiCorp发动了致命的攻击。盖茨的战略生效了。当VisiOnComdex大会之后不久开始销售时,已经无法逃脱Windows的幽灵。结果,VisiOn产品卖不出去,因为整个世界都在等待着Windows

微软通过制定行业标准而确立了自己在软件行业的霸主地位后,其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扩充。其庞大的资产价值和其他厂商难以攀比的科研投入使得微软成了全球顶极程序员的乐园。其开放性的信息反馈系统使得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微软人的眼睛。微软对网络态度的转变则现实了其对市场变化的跟进程度。

微软在1995年开发出IE浏览器,开始向互联网进军时,还在把让全世界每一台运转着的计算机都运行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自己的企业理想,以至于有的评论家说比尔·盖茨对互联网的认识慢了一拍,微软因此险些错过了一个时代。

对此应当怎样评价另作别论,但当时微软确实只是站在自己的IT巨舰上,向互联网的广阔大陆迈出了一只脚;相比之下,如今微软推出.NET战略却是向互联网领域的全面推进,微软希望这是它创建25年来继以Do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牵引世界计算机发展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而且,从Windows.NET转变比DosWindows的转变要大得多,对业界的影响也广泛和深刻得多。

在整个网络空间里,微软一直保持着活跃的出击状态,市场上刚刚出现赢利的项目,微软就会迅速地跟进。微软实施丰富产品种类和IT市场的战略,已经进入新的领域,例如企业软件,通过Xbox视频游戏和其他媒体产品,已经打入家庭娱乐行业。现在微软正在咄咄逼人地向PC安全软件领域进军。

在看到门户网站的巨大盈利空间后,微软迅速逐渐了自己的门户网站以应对诸如雅虎和美国在线等网站的艰难竞争,让微软可以更容易地接入面向基于网络的电子邮件和搜索等各种互联网门户服务。

微软近来还宣布允许用户直接从微软的我的MSN”个性化页面上进入流行在线拍卖网站eBay上的账号。微软和eBay的合作也标志着eBay第一次以这种方式与网络门户结盟。

当搜索引擎提供商Google崭露头角时,微软再次顺时而动,把互联网搜索当作一项关键的投资领域,亦步亦趋地推出高模仿度的MSN搜索引擎,并自主开发第二代搜索软件,以用来对抗Google

在看到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后,微软在有线和无线电通讯领域投资了几十亿美元,在很多领域投入了研发资源。目前采用微软的软件及Windows操作系统摩托罗拉智能手机已上市发售。三星等品牌也表示要跟进。微软自估,微软最多可能抢下六成的手机软件市场。

微软还和英特尔结成联盟,这两个分别在在软件和硬件领域具备一流的竞争力的公司双剑合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推动。虽然微软的经营模式和英特尔截然不同,期间二者也分分合合,但是他们所制定的国际标准是客户、软件商、硬件商以及附件商们共同依赖的、最具影响力的行业标准

当然,微软最突出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它在技术领域的强大竞争力。它所拥有最大的资本就是技术,他以技术占领市场,以技术制定了标准,以技术成为大家公认的品牌。正是因为微软在技术领域的无坚不摧,因此当市场发生变化时,微软总是以雄厚的技术背景后发制人,赢得最后的胜利。

再加上它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公司,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方面扮演着事实上的垄断者地位。微软自己产品间的整合总是优于与其他厂商的产品的组合。因此微软的产品不仅仅具有技术优势,其最大的优势还在于与用户现有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有着天然的亲和关系。

出于对这个市场因素的考虑,现在的微软在鲍尔默的掌舵下,重新把重点放到卖软件上。微软清晰地感觉到软件和芯片的魔力还在继续。他们一方面巩固其在传统强项中的优势地位,同SUNIBM以及甲骨文等公司展开攻防战;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游戏机、MSN网络服务、搜索引擎、手机操作系统等多元化的业务,几年前就开始倡导的.NET战略也成为是其未来业务的核心所在

创新篇:紧跟时代步伐 跑在别人前面

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菜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的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

当时,科菜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来这里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统,默尔斯博士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十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是在这一年.进进入了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菜特继续攻读.拿到博士后学位;那位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财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富豪。1995年科菜特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位小伙子则已经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其速度比Bit软件快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盖茨也随之传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走在别人的前面是盖茨成功的秘诀,也是微软持续领先的秘诀。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认为,只有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从事创业,然而,世界创新史表明: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才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并不多。不少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在知识不多时,就直接对准了目标,然后在创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补充知识。盖茨哈佛没毕业就去创业,假如等到他学完所有的知识再去创办微软,他还会成为世界首富吗?

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存在着这么一个真理:对一件事,如果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才去行动,那么他也许要永远等下去。因为时刻保持着领先的地位,害怕失败是他好胜天性的另一个例证,虽然他是世界首富,怕失败的心理显然驱使他继续追求高度成就,他在1990年的一次访问中,告诉记者说:我害怕失败,绝对如此,每天我进到这间办公室,都自问:我们是否仍然辛勤工作?有人超过我们吗?这种或那种产品真的很好吗?我们能不能再加点油,让东西更好呢?”

这种话从世界首富的嘴里说出来,实在奇怪,他喜欢速度快的汽车和游艇,拥有两部保时捷汽车和两艘游艇,接到过很多超速罚单;他在哈佛大学时,是个梭哈迷,曾经玩过一盘2000美元的赌局,人们不会理解,盖茨顽劣的扑克技巧会对他在今后的高科技事业中产生重大的影响,但这却是千真万确。即使盖茨本人在回顾自己的经历时,也不得不承认,扑克战略能培养自己的冒险精神。

如今盖茨继续沿用自己的速度飞速前进。在1990年代末期,微软曾经在有线电视和*中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并将其研发力量分散在许多领域,其中包括MSN互联网业务部门和许多消费者Web服务。当然,微软知道自己的财富来自哪里,其销售软件方面的努力也在一直得到强化。

同时微软还继续在IT市场上实现多元化,扩大势力范围。微软已经进入了企业软件领域,并通过发布Xbox游戏机和其它面向娱乐的产品将自己打造为了家庭娱乐产业的重要厂商。微软目前正在积极地进军PC安全软件领域,如今微软已经发布了β版反间谍件软件产品,并且准备在自己的操作系统中捆绑反病毒软件

尽管微软在应用软件、PC软件、操作系统上很出色,但是盖茨始终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在过去十年盖茨和微软在不同方向进行的其它尝试。领先的优势让他尝遍了甜头。微软10亿美元出售了Expedia,而创建只花了7000万美元,在创业网络公司中,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自豪的成绩。

在机顶盒领域,微软已经成为第一。在手机领域,微软现在是第二。在视频游戏领域,微软是第二。抢先起跑使得微软占尽了天时地利。如今微软又推出了平板电脑、CarPointXboxCarPoint,其中平板电脑在上市第一年就卖出了50万部。

当然微软绝大部分研发资金投向了知识工人和家庭使用PC上。盖茨希望在2010年以前实现他们的梦想,即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能让各种规格的设备进行合作,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不必把大量时间花在在设备间转移信息上

这种设想的雏形已经显现,微软公司的WindowsXP媒体中心版就是一种让人们在房间里享受自己数码照片、音乐和视频播放的专用软件,成为了微软攻占所有用户客厅的武器,微软希望这套系统能像DOS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普及整个人类世界。

盖茨的梦想仍在继续。微软的梦想仍在继续。人类的梦想也正在继续。盖茨作为领跑者正在用他深邃睿智的目光搜寻着一条通往数字自由时代的康庄大道

创新篇:赚钱要不断出新招 只有创新才有活力

盖茨是一个创新的高手,他不但在软件开发上舍得下功夫,在市场推广上也屡有创新。这些创新之举让微软充满了活力。在微软的产品推广上,盖茨从来都不吝惜。

1983
年,微软的软件大师西蒙尼开发出了微软词,这是一种针对当时市场上流行的一种文字编辑软件词星而专门开发的。当时鲁宾斯坦的微处理公司的词星已经在市面上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为了能让微软词迅速击败词星,盖茨和他的决策者们决定通过免费的方式来进行微软词的推广活动。

在经过了一番讨论后,当时的微软总裁谢利认为可以通过合适的电脑杂志来进行赠送。谢利认为顾客买软件时,一般都是通过电脑杂志的介绍,或者朋友的推荐,才决定买哪一种。因此随着电脑杂志免费赠送,可以很快地打出微软词的知名度,增进顾客对它的了解,扩大影响面。

为了这次赠送,微软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们的目的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经过调查,微软选定了人流比较多、专业性比较强的亚特兰大的康迪斯电脑大展上进行免费赠送微软词

为了保证订户能收到微软词,微软专门设计了一种包装盒,用白色透明的硬塑料制作,里面封装一套微软词和一本《个人电脑世界》,并且每份都附有厚厚的使用说明书。既保护了软件不受损害,也防止了丢失。

在展览会上,微软的软件大师、微软词的主要做着西蒙尼敲打着键盘,向人们演示如何同时打开或关上窗口,以及在窗口同时观看和编辑八个文件等不同的功能。微软本身的操作系统就是观众瞩目的焦点,当微软词的演示开始时,全场更是赞不绝口。

在这次大会上,财大气粗的微软前后一周的时间共送出四十五万份,收到赠品的大多是参观的经销商、传媒界人士、软件爱好者。随后,《个人电脑世界》第12期发行,正式版的微软词随杂志一起到达订户手中。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微软计划的35万份微软词全部派送完。

1984
年,在圣诞节期间,微软公司公开宣布:凡在1231日前购买了微软词的用户,可以免费获得一份拼字检查软件。

如此庞大的赠送数字给词星以沉重的打击,在遭遇这次打击后,词星从此一蹶不振,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到1990年底,微软词先后在《MAC世界》的每月畅销软件排行榜上出现69次之多,并经常居于第一位。

而当微软的标志性操作系统windows95发布时,盖茨更是挥金如土,充分利用了新闻发布会等手段,调足了用户的胃口,同样获得了成功。为了办好这个活动,盖茨还专门向他的好友、股票大王巴菲特请教是否需要请媒体顾问。

1995
824日,这场令人叹为观止的整合营销传播活动在全球持续续进行,前后历时24个小时,活动费用超过2亿美元。

盖茨请来30多个国家500多位报刊记者和数十位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以及各软件公司代表和电脑经销商挤满了西雅图东郊雷德蒙微软城。草坪上到处人头躜动,从全球赶来参加这次盛会的者竟超过了万余人。微软不惜以1200万美元的天价”,买到英国滚石摇滚乐团创作歌曲启动我StartMeUp)作为视窗95的主题歌,震耳欲聋的高分贝摇滚一次次奏响在现场。

独特的宣传攻势激发了全世界的用户迎接视窗95的狂热:在澳洲,由于时差关系,新西兰成为视窗95在地球上第一个登陆的地点。首都惠灵顿开始,成了全世界第一张Windows95软件盘登陆的地方。成千上万的电脑用户在82312点前就沿着惠灵顿大街排着长队,等候着购买那几片薄薄的磁盘。

随后,活动向西移至澳大利亚,一个巨大的Windows95箱柜被拖船运送到悉尼港。在波兰做宣传时,微软还特地租了一艘全封闭的潜水艇装载记者(微软用全封闭没有窗户的潜水艇作宣传,意图很明显,它暗示如果人类生活在没有窗户即Windows的世界上,生活将会是怎么样?

在欧洲,微软公司买下150万份《伦敦时报》免费赠阅,伦敦几乎所有电脑商行一直被英国人层层包围得水泄不通。在埃菲尔铁塔下,热情似火的巴黎人则把视窗95的发行当成了法国的节日。在亚洲,日本、台湾和香港的用户犹如在抢购六合彩的彩票

美国本土的场景最为壮观。自824日零点直到130分,从纽约到旧金山,从迈阿密到西雅图,电脑商店和购物中心灯火通明,门庭若市,收银台前排成了长龙,有的顾客甚至一次就抢购了两、三套。仅在当天,这款软件在美国就卖出30万套,全球估计在100万套左右。有人预计说,视窗95的全球销量将超过1500万套;更有人讲,到本世纪末视窗95将售出不可思议的1亿套。

也许正如盖茨所说过的许多使用个人电脑的用户,并不一定就对软件有多大兴趣,他们不一定都关心软件业的发展,甚至个人电脑的发展。他们只满足于现成的东西。那样,盖茨才把对视窗95的宣传扩展到行业之外,采用了流行文化的传播方式

创新篇:赚钱要不断出新招 不断打破现状

在营销上的创新让微软公司在市场开拓上所向披靡。如今微软公司已经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上都有这足够的优势。但是微软公司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继续开动脑筋,不断开拓,孜孜以求利益的更大化。

90
年代早期,当微软的几大应用程序相应面市,微软开始了他的捆绑战术,将WordExcelPowerPoint等功能独立的软件捆绑在一起,打造出了至今仍横行世界的Office办公软件。这一销售战略的出现是营销史上的一次大手笔,不仅成功塑造起了微软在应用软件行业里的专业地位,也使得Office办公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紧密结合成了微软公司的一台印钞机。

随后这种捆绑战略在微软的历史上不断被祭出,浏览器IEWINDOWS的捆绑更是终结了一个时代的神话。而捆绑杀毒软件等行为虽然没有成行,但是也反映出了微软对捆绑战略的请来。

如今,微软公司经营Office办公软件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Office办公软件的年销售额约为90亿美元,其营业利润超过了40亿美元,它是公司最大的一棵摇钱树。目前该软件所面临的挑战正是微软所面临的挑战的缩影──需求增长的停滞。

为了突破这个现状,微软再次寻求解决的方案。微软把目光聚焦在了商业软件上。这个针对中小企业的市场虽然有着众多的竞争者,但是却是一个巨大的尚未切分完全的蛋糕。数年以来微软耗费了几十亿美元的巨资来打造商业应用软件部门,软件巨人还在不断加大对这个部门的投入力度,如今微软商业软件解决方案部门的1700名程序员中有三分之二的程序员正在从事新商业软件系统的开发。

虽然到目前为止该部门依然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微软对其商业应用软件解决方案部门依然充满了信心,因为不久之后,该部门就可以与OraclePeopleSoftSAP等大型的商业软件公司同台竞技了。

在微软的开发团队里,一些非技术出身的人也加入了进来。如微软亚洲研究员王坚是心理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但是在微软却摇身一变成了主任研究员。他关于数字笔的研究让盖茨孩子般地欣喜若狂。

这种变化来源于微软对用户的尊重。微软认为IT企业必须让产品最大限度地人性化。像王坚这样的心理学家加盟微软,正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辅助产品进步。据透露,今后甚至,文学家、社会学家等人文领域的专家也在为微软服务。

如果讨论一个技术要不要产品化,微软内部有个专门的部门来模拟会有哪些人、在什么场合用这个产品。小说家要根据社会学家做的市场调查,虚构几个场景让不同的主人公使用产品,甚至可能最后拍成图片或是电视片。研发部门的人可以看到一个模拟的未来产品走向,他或许能看到,一个家庭主妇实际基本不可能用这个新产品;或是一个公司的经理他很喜欢这个产品,但还有很多功能学起来很费劲,最后他放弃了。

不断打破现状,寻求新的突破成了微软在开发过程中的惯例。在对Office办公软件的改进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经过数月悉心调查带回了一张包含数以百计的项目的市场遭遇图。图上列出了该软件还可以突破的方向。

这些项目被分作写作、数字分析、绘图、制作多媒体讲稿、收发电子邮件、项目管理、培训、召开虚拟会议等等七个门类。在这种突破性的工作下,Office软件将被改造成一种工具,你可以通过它进入大型企业应用程序的数据库,你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台式机上驾驭这些数据,就像用浏览器阅读网上的内容一样简单,这个软件甚至都已经想好了名字:数字仪表盘。这样使得Office软件不仅拥有了新的技术战略,而且还拥有了一片潜力巨大的市场。

当然,微软公司不断打破现状的另一个法宝就是微软研究院。微软充分认识到立足长远的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缺乏基础研究,产品就后续乏力,就没有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即使一时产品卖得再火,但终究不会维持太久。因此盖茨专门成立了微软研究院,让每位研究人员都与公司产品工程师密切结合,每项研究课题都涉及到微软公司向市场交付的几乎每一种产品

微软研究院经过十年耕耘,成绩卓著。1991年之前,微软公司内部就基础计算机科学研究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以使计算机走在简单易用的最前沿。

1991
9月微软在众多软件公司中率先创立了自己的计算机科学研究机构,申明将支持不受产品周期约束的研究,为未来各代产品的技术突破和开发建立新的基础。自然语言处理是建立的第一个研究课题组,此后5年随着专门领域研究人员的吸入,相继建立了许多计算机科学其他领域的课题组。

1995
年,微软研究院开始加速向微软产品线的技术转移。比如,开发的BBT(基础块工具)最佳化工具帮助程序员开发和交付了具有极大影响力的Windows95Office951997年,自然语言处理课题组研究的语法检查程序成果在Office97产品中被采纳。

2000
年,微软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在许多产品中得到采纳,包括SQLServer2000中的数据挖掘功能和Windows2000中的许多特性。

2001
年,在微软新推出的OfficeXP产品中,采用了微软研究院的多项研究成果,包括语音、反盗版、用户界面、开发软件等项新技术。

微软公司许多正在研究中的新技术都出自研究院,包括一种理解移动方向和能感知触摸的手持式计算机,这项技术使手持机可以根据所持方式调整显示,并当知道有人持有它时发出语音提示;朗读中文字或将中文口语翻译成文字的木兰软件;曾帮助减少Windows2000错误的自动隐患检测技术;在制作有旁白的幻灯片时不破坏人们感情,使观看在线照片像讲故事一样的软件;将几张照片制作为3D图像的技术等。

微软研究院多年形成的智囊库以及与外界研究机构合作,共享研究成果,与当地软件业共发展的企业文化,不断寻求突破。这些因素都是微软研究院成功的关键

创新篇:赚钱要不断出新招 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要

盖茨从没有放弃过对市场的关注,为探讨未来消费者的需求,捷足先登进入潜在市场,他设计了一项别出心裁的活动。从199410月起,微软公司每年举办一次征文比赛,对象限定是9岁~12岁的儿童,题目很简单:请描述你心目中最有魅力的电脑。

第一年,微软公司就收到了1800多份童心童语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不少出人意料、弥足深思的佳作。文章写的好的儿童可以获得丰富的奖品,还被邀请到微软公司的总部与盖茨见面,畅谈他们各种各样的幻想。这些未来的小客户们提出的意见同样中肯。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推进,盖茨深信,他自己事业的前途在全球网络,他说:与个人电脑的情况相似,全球电脑通信网是已呈现的大潮流,它将冲击电脑业和其他许多行业,将那些不在大潮流中学会游泳的人淹没。不错,全球电脑通信网虽有不足,但是将会得到改善。

盖茨认为:现代企业应在它的发展计划中考虑全球电脑通信网所带来的影响。全球网络是我推崇备至并身体力行的领域。你若问?微软公司推动革新的主题是什么?你可以发现,它的全球网络计划远在其他发展项目之上。

盖茨在谈到产品开发时强调:每个产品的开发,从视窗版的文字处理软件微软词微软网络,都把支援全球网络的功能放在首位,例如微软词开发小组负责改进这个产品,把它变成网页编写、阅览的最佳工具。

我明白,微软公司的前景,部分因素取决于我们能否充分把握全球电脑通信网络带来的新的竞争机会。适应新环境殊非易事,但是却绝对有此必要。

1991年微软在全球展开网罗世界一流电脑科学家的活动以来,研究院扩张非常快,包括海外研究院在内的研究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达到了700人的规模。这其中,他们四处寻觅来的顶尖人才足够建一堵名人墙了。不断增加的论文和专利的数目、令人羡慕的大学式研究的宽松氛围、鼓励冒险和允许失败的机制以及正在发生的小型技术项目转移等,已经使微软研究院获得了应有的承认。

在全球网络发展的前阶段,有些人尚未认识它的实用价值,用旧的观念去质疑它,例如不时有人问我全球网络使用的是长途电话线路,使用它时按时间和距离付钱,岂不是要付出昂贵的费用?虽然人们尚未见到电话通信价格大幅度下降的迹象,这是因为有世界各地政府特许的专营机构甚至政府的直接介入,可以任意抬高电话通信的价格。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电话线路以竞投的方式出租,逐渐形成自由竞争,将使网络通信价格保持较低水平。

在微软,雷克斯的部门还有一项意义更为深远的项目,你也许可以将它看作是商业领域中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曾经主管过微软计算机基础设施的副总裁诺姆.胡达(NormJudah)目前正领导一支团队努力研制一个图表,该图表包括各类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客户、企业供应商之间有可能发生的所有活动及互动行为。在个别企业中,上述许多活动已通过老式的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自动化,但是还没有人尝试过统筹规划这些活动,也没有为此制定出统一的标准。

胡达说:结果表明,数以千计的商业程序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合并为非常相似的文本和记录。他绘制了一张70平方英尺(约平方米)大小的模式图纸,用以勾勒交易及互动的流程。胡达补充道:一些商业交易的总分类账并非完全不同于其他类的商业交易。库存商品记录号以及通用商品记录号的数字都是标准化的。甚至连一份委托书文件也能简化成一个标准模式。

整个计划的目的是一箭双雕。对公司而言,不论大小,简化电子记录的储存过程以及例行的商业活动,并且使它们实现标准化都是大有裨益的。而且,微软公司还可以因此更加轻而易举地将OfficeXP软件应用于更多商业流程的前端。另外,这个计划还为其他商业情报程序和服务大开方便之门,可以帮助它们追踪记录哪些软件卓有成效,而哪些软件却毫无用处

尽管胡达要完成自己的计划尚须很长一段时间,可是他的顶头上司大卫.瓦斯凯维奇却将这项计划看作是微软公司领导下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战略的关键。瓦斯凯维奇说:当你认真考虑这项计划时,你会发现类似于Office这样的生产性程序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用文件写作和交流的方式。如果我们能在这一点上取得成功,我们将根本改变人类的经济活动之间的互动行为。

任何一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有它的困惑,微软也不例外。在业务方面的困惑就是在进入高端用户的时候,很难进去。十几年前微软就开始想要进入高端,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的产品不好吗?不是的,没有一项技术、产品我们不能进入最核心的应用,但市场上就是达不到我们的目标。后来我们发现,我们过去对客户的声音倾听得不够。理念必须要改变,高端客户往往希望我们能讲跟他们一样的语言,而不是听微软的语言。过去我们以微软语言为核心,微软的创新领导着整个产品潮流,这一点我们不会改变,但要与客户更接近,我们进行了调整,从整个组织架构上来解决过去的困惑,好在我们已找到了解决方案。

微软不断地走访用户,并且说:使用这个产品而不是那个产品,将给你带来什么?你如何通过进一步改进这个产品,从而使多数人都能使用它?这并不是什么灵机一动。这需要大量地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且坚持不懈地改进

创新篇:赚钱要不断出新招 产品开发以奇取胜

早在创业之初,盖茨就注重产品在异国的扩张,这种出奇制胜的做法让盖茨拥有了更为宽广的市场空间。

早在1977年,盖茨就凭借日本朋友的关系开始大肆进军日本电脑市场,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使日本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在微软成立仅仅两年之后,我就进军了日本市场,那可是大市场,许多重要的研究课题都是在日本进行的。

而更早的是微软公司法国分公司的第一个办公室198352日就已开张。

根据19876月发表的福尔克纳市场研究总结报告指出,在美国的电子表格软件市场上,莲花1—23软件的销售量占80%,而多计划软件只占6%。但是,多计划软件在其他国家却销售看好。它在德国市场上占软件总销售额的60%,领先于莲花123软件,在法国市场上更是遥遥领先,占总销售额的90%

莲花l23软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法国的总销售额为15万套,而多计划软件在法国的销售额达30万套。

而对于东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微软公司采取的是一种培育市场的长线式的战略发展方针。而且针对这些国家与美国本土的不同的特殊情况,微软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微软公司实行开发本地化版本,尽管应用软件开发支持工作困难重重,但这些国家却也积累了相当的软件开发人才及丰富的本地化版本软件的开发经验,而且工程师们都熟悉当地的市场、文化、习俗。

为了提高开拓市场的速度,微软公司采取的方法是与这些国家软件业的佼佼者联手开发其本地化的产品,例如,在中国,微软公司的合作开发单位便有清华软件中心、新天地、联想、先锋、晓军等数家国内知名厂商。并联合推出了中文版本的Windows系统、中文pce办公应用软件系统等产品。

由于微软公司本地化工作做的十分到位,他们取得了成功。

目前,就拿Windows系统等重要的软件来说,微软公司便能够提供美式英语、英式英语、俄语、西班牙语、德语等不同国家的版本,甚至还有*语的Windows系统软件。微软公司面对收益极少的国家也不遗余力地开发当地语言的版本。因为盖茨知道,只有当用户了解微软公司的产品后,才可能购买微软公司的软件,成为微软公司的客户。

微软公司除了在新闻媒介上组织专栏文章宣传其产品外,还与世界各国主要的出版机构合作,通过授权,联合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微软公司图书,让用户熟悉自己的产品。

当然开发多语言版本只是盖茨出奇制胜策略的一小部分。微软公司拥有大量的新奇产品,足以应对市场需求。在微软公司一大批研发项目中,盖茨最喜爱一件无线装置,名叫平板式电脑(TabletPC)。它的名字一样,平板式电脑便于携带,跟小号的标准便笺簿的尺寸相仿,而且随时与互联网相连接。你只需一支特制的数字笔即可使用。如果要写一些长篇大作,你还可以将它和键盘连接起来。微软公司将在明年年初和戴尔公司(Dell)、康柏公司(Compaq)以及惠普公司这样的合作伙伴共同生产平板式电脑。不过,这种产品的基础设计工作已经开始在雷德蒙德进行了。

微软公司还准备近期推出蜂窝式电话Stinger,这种蜂窝式电话融合了个人数字助理的功能──有地址簿、日历、音频视频功能,而且还能上网使用HailStorm的服务,可以收发电子邮件和浏览网页。微软公司试图以此来战胜个人数字助理的领先生产商Palm公司,该公司要借助于合作伙伴将电话跟自己的产品结合起来。

今年微软公司还将有一件新产品问世,从某种意义上讲,该产品将把微软公司带入一个新的循环周期。WindowsXP操作系统已经于年十月开始销售,这是公司的旗舰产品Windows操作系统的更新换代产品,专为办公室及家庭个人计算机设计,微软公司希望新产品能够取代旧的Windows95/98操作系统。

WindowsXP
值得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它实现了战略中的部分承诺,而且它还从程序代码上彻底告别了MS/DOS操作系统,这一曾经为盖茨和微软立下汗马功劳的系统就这样被一劳永逸地抹去了,虽然这个时代还是盖茨的时代

创新篇:赚钱要不断出新招 开发市场潜在需要

大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企业对员工个人创造性思维的重视是全球闻名的,这也是美国电脑业雄霸世界的根源所在(微软是一个最鲜明的例子),像TRW那样公开宣称本公司依靠创生,所以我们寻找那些有创意及不会消灭创意的人的公司数不胜数。

???1995
年微软为解决共享问题,从而创建一个可以容纳大量文档、各种研究结果、市场调查数据的资源中心,其信息服务小组开始实施这一内部网项目,以使信息可以在整个公司内部方便地获取。

???
内部网作为一种新的方式,还必须鼓励员工应用内部网,这样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微软除了在内部网上设立了专门的如何使用区域外,还从战略上宣传内部网的重要性,强调其作为共享信息的一种新途径的重要意义。还对没有上网的部门进行了宣传,从而在内部网上建立了一个用户小组,编辑、内容提供者和网站管理员经常凑到一起,共享建立页面和促进内部网协作方面的经验。

???
有关公司的主要竞争者、合作伙伴以及与公司利益相关的公司的信息对销售部门、产品经理、程序管理员以及财务、行政等部门的很多人都是需要的,微软最终通过建立一种动态数据模式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具体说来就是建立一个新的Web页,代表一个原点,纵轴使公司竞争对手的公司,横轴是有关这些公司的各类信息。然后将各类适当的资源连接到纵轴、横轴的节点上。微软主要订阅了道琼斯(DowJones)动态信息,这样就能够把竞争对手公司直接与有关资源相连。不必手工更新,而且可以随时获取。从而可以收到积极的反馈,这样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内部网浏览,轻松拿到某个公司的概要介绍和背景以及各种新闻资料,高级用户还可以得到有关财务、销售和市场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做到在用户需要的基础上配送更多的竞争信息。

当内部网的基本架构到位之后,还会面临及时提供相关竞争信息的挑战。微软通过鼓励哪些与客户或合作伙伴有直接联系的人积极上载相关信息,通过一种将Web和电子邮件相结合的通信方式,主要从公司的销售部门和合作伙伴那里获取竞争情报。通过鼓励人们共献有价值的信息,微软的内部网将越来越具有个性色彩,根据每个人所处部门的功能和对信息的需要,使内部网具有客户化和个性化的提点。

总得看来,微软通过内部网实施知识管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这种内部的创新,员工可以非常方便地了解到市场的新需求,并及时在内部进行沟通,以便快速研发出相应的产品应对市场。

在经过了漫长的摸索之后,微软确立了自己的新目标:让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装置完成想要完成的工作。这个目标听起来十分宏大,因为他可以满足市场上几乎全部的潜在需要。

这一措词沉闷的目标最终还是成为了人们谈论的焦点。今年早些时候,盖茨于集团副总裁穆里尔一起向人们推介了HailStorm技术,这是微软公司个人网络服务中的第一项,也是其战略的经过仔细运筹帷幄的第一步棋,微软的战略要让互联网的功能变得更加多样化,互动性更强。

HailStorm
技术的首项服务被称为Passport,该服务为你提供了一个可以存放各种私人信息及提供特权的网上资料库,你在任何一台有浏览器的计算机上都可以进入这些资源:通信联络信息、信用卡余额信息、日历表、计算外观选择、文档存储信息、清理空间以使用可以提高生产力的网上应用程序、电子身份证等等。通过使用Passport服务,你不仅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查看自己的重要信息,而且还可以简化在线交易,如简化网上购物及网上订票的手续。

由于HailStorm已经掌握有关你的信息,所以无论你和哪一家网络服务供应商打交道,HailStorm都能保证,你可以通过比以往简化得多的程序完成所有业务流程,而且整个过程将会更加安全可靠,所有私人信息都受到更加严密的保护。

微软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可以迅速进入其他领域并且对原有市场主导力量形成威胁的能力。现在的微软,一方面巩固其在传统强项中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游戏机、MSN网络服务、搜索引擎、手机操作系统等多元化的业务领域

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全球个人电脑用户仍将呈现快速稳步的增长势头,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延伸,各类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目的的应用软件仍将保持巨大的市场空间。盖茨和他微软仍充满激情地活跃在这个比之过去更显辽阔的商业新大陆,不得不承认,如此的大手笔、大气魄,也只有微软才能做得出来。新的一天又要来临了,微软的帝国又开始带领着我们向数字自由进发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