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高峰
一 养精蓄锐 待机出击
(一九九○年)
如果说:
五十年代是李兆基的摸索期,
六十年代是李兆基的奋斗期,
七十年代是李兆基的成长期,
八十年代是李兆基的发达期,
那么,九十年代是李兆基的高峰期。
一九九○年初的他,实力与名望已经在香港以至亚洲相当显赫。
一踏进九十年代,李兆基采取很审慎的态度去观察周围环境包括国际投资气候,以为集团和家族筹划前途大计。
一九九○年度因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海湾危机,大战一触即发,世界各国金融观察家都对全球经济看淡。
于是外围股市全面大幅下挫,港股敏感地被波及以致下跌二至四成。
李兆基本人认为“伊科”问题不会一发不可收拾,对香港前景更是满怀信心的。
他当然没有受内外围的影响而不发展正常业务。正如他一直在人前人后解释,各行各业中最长线投资的生意就是地产。房产事业的生产期至销售期相当长,由政府拍卖土地,到画则起楼,再而至出租出售,首尾最起码要四年时间。如果地皮不是由拍卖而来,靠收购旧楼改建,则更需要长达六至七年光景才能见到焕然一新的大厦面世。
地产发展这行业绝对不是即食面,不可以今日好景,就搭棚建筑,到楼宇落成,届时可能又是另一番新景象了。故此,从事地产业务是不能以一九九七年为界限。
李兆基有别于其他某些地产公司,他视恒基兆业为楼宇工厂,工厂假期除了春节之外,是一年到头都不会想到停工的。只会不断的生产,不断的销售,不断的再投资、再生产、再销售。总之要价廉物美,货如轮转,不着重于收租。
然而,这个既定的宗旨,一直施行,也有缓急之分,轻重之别。
那就是说从买入“原料”,到设计兴建“制成品”,再而销售或出租,有很多工序。
哪一个工序在哪一个时间应该加速进行,哪一个阶段要拖慢完成,就是最高的调控技巧。
全看总舵主的头脑是否精明,手法是否灵活。
其时一九九○年度伊科海湾危机,造成国际投资不景气,当时股市大跌,地产价格虽然仍站得住阵脚,但李兆基在这一年不打算为集团作什么大计划。
他视这一年为清闲期,劝喻下属不必冲锋陷阵,就利用时间做好后勤工作,争取把极度忙碌时积下来的事务清理。
李兆基观察到中小型楼宇价格仍然坚挺之外,又不至于有价无市,这反映一般市民的心态,无非是趁低价格置业安居。
这显然是一个好的兆头。
虽然银行将最高按揭成数定为百分之七十,政府亦立例规定住宅物业印花税须于签订买卖合约时缴纳,但仍阻不了楼市有上升之趋势。
为此,李兆基作好种种部署,等待在海湾危机消弭后便可立即进攻市场。
二 望子成龙 后继有人
(一九九○年)
一踏进九十年代,李兆基就为家族部署一件大事。
长子李家杰在英国接受完正统大学教育之后,已在八十年代回港在集团内学习。经过了这几年的观察和培养,是时候放手让他去独当一面了。
对于儿子,他自问其实是有要求的。
李兆基早期熟读中国古书,后期参读中国新文学,思想开明而自由。他心里盼望儿女成才,但所采用的教导方法既不是严肃拘谨,又没有流于保守迂腐。
含着银匙出生的孩子既有优越而充足的条件去风花雪月,或是伤春悲秋,做父亲的就由着做儿女的先去过他好奇而盼望能过的生活,然后,盯着他,看准了时机,把他拉回身边来。
李家杰从英国学成回港,没有立即在恒基集团服务,他先与友人合伙经营娱乐性质的生意,赢取经验,稍后才回到父亲的企业内助父亲一臂之力。
说来难得的是,李家杰十五六岁开始,因为受李兆基熏陶,竟然也喜欢闲来就念四书五经。国学很有点底子,总算有中国人的儒家传统思想这方面的心得。
李兆基对两个儿子李家杰和李家诚的训练都一样,要他们在集团内涉猎各方面的工作,好好学习。
李兆基没有一下子就把大权交到儿子手上去,而是循循善诱。他最要令家杰明白,年轻一代入主父系企业,切忌动辄革新以示现代化,以示讲求进步。
好大喜功往往是下一代在承接顺境之中,最易触犯的大忌。
李兆基与李家杰在这一点上,沟通得十分好。
记得李兆基年轻时,初到贵境,在中环有家字号老的药材铺,金融界中人有什么头晕身热,伤风咳嗽,就会跑进去买包中药医治。
铺内的掌柜会不厌其详,和善诚恳地将每一种中药的药名和成效用途,向客人详加解释,令人不但增加知识,而且增加信心。
到近十年八载,后人继承药店事业,雷厉改革,说是讲求工作效率,开始取消了与客人的亲切沟通,日子有功,旧顾客没有了亲切感而不一定光顾,新客更无特别关系可言,只要药到病除,走进哪一家药店去买药都没有两样。于是生意与信用也就大不如前了。
李氏父子齐齐分析,这药材铺的成功故事,根源在于照顾客人的诚意,从而建立客人的信心,于是人人心目中有个要买好药真货,就是途长路远,拐多少个弯,转多少角也得去光顾他们。
全盘现代化之后,抽离了诚意,削弱了信心,一旦客人生了个“哪一家药店都差不多”的念头,等于自行取消了顾客心上的专利权,让同业竞争者有机可乘了。
所以,机构的根本宗旨不可胡乱改革。
创办人的处事作风更不宜鲁莽动摇。
这是继承人最要明白的大方向。
大方向对了,其他的处事细节法则,反而可以一步步的体会吸收。
李兆基常常教导儿子家杰和家诚做事要紧记三个基本原则。
其一是少年得志,狂妄自大,游手好闲,不思勤奋,是失败之源。
放纵自己,轻挑浮躁,早晚会闯祸。
凡事不可忘本,饮水而不思源,后果堪虞。
李家杰信服父亲为富不骄,怀旧致远的性格,因为小时候家里未曾发大达,那时的李兆基跟现在富甲一方的他,根本没有丝毫改变。家杰认为做儿女的,必须仿效父亲的品德,以他为模范。
其二是“一曰忍、二曰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凡是忍让,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李兆基从来教诲两个儿子,在与对手交易时,必要“预留一手”,即是说必须留一些空间,好让对方“踩”过来。
这种预早留有余地、明让对手占便宜的措施,可以保障几十年的人生过程中不会伤和气。
做生意固然如是,就是平日做人,也别争先恐后。
李家杰和李家诚都谨记父亲的教诲,在父亲平日的言行中,明白他的个性,譬如李兆基每逢到北京去见政要人物,很多人往往希望能在领导人身边拍照与亲近,只有李兆基老是随遇而安的不为人先。
其三是财来自有方。
先放利益在第一位,是功利主义,效果不一定好。
先放责任在第一位,以诚意待人,做好本份,利己利人,有因有果。
家杰和家诚都深信父亲是个不折不扣、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长辈商人。他的人生修养、处事哲学,是值得后辈效尤的。
李家杰在恒基锻炼了一段日子之后,李兆基就放手让他独立主管一些计划或处理一些投资。
当他发觉家杰在这些问题上处理出色之后,他又会多让他主理更多的个案。
比如投资方向的选择上,李兆基毫不介意任由李家杰去领教美国市场。结果放在德州地产的一项投资,回报率十分微,反而让李家杰自动检讨得失,以“美国”。“香港”、“中国”互相比较,便可在生意的回报率及成就上,得出了一个明显的结论。
这结论是父子同心,中国人始终在自己的社会里更便于发挥,更容易获利。
一九九一年,李家诚尚年幼,仍在加拿大念大学,其时,长子李家杰已正式进军内地地产了。
这些年来,李氏家族留心着中国大陆所推行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认为已到了稳打稳扎的地步。
一九九○年江泽民访问深圳时,约见过李兆基,款款而谈,对香港表达充分的关怀与诚意,这是李兆基亲耳所听的。
同年,朱镕基造访中华煤气,李兆基以中华煤气主席身份接待,双方交流了相当多有关上海和香港的商业发展意见,衷诚探求合作的可能机会。
以至年来国内领导层的谈话与对香港的表现态度,往往都表现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合作会更密切,合作层面会更辽阔,合作种类会扩展到更多行业去。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加上科技的进步,房产易于向高空发展,使土地使用更具效益。
故而,李兆基父子同意中国内地已经具备吸引地产发展商投资的有利条件和环境。
李家杰告诉他父亲,投资中国内地还有一个极长远的好处。他需要而且乐意通过工作去认识、了解、体会内地人的做事方式和干活精神,从而知道日后如何适应、协调、合作,以谋求更大的发展。
掌握中国资讯,就是掌握未来。
这是对的。
李兆基笑了。
三 注重环保 讲求公道
(一九九二年)
李兆基注重健康医疗,故而对环境保护,也表示关心。这可从他处理南生围地皮发展一事上见到。
香港傅荫钊家族与李兆基通过双方好友萧经岳商量合作发展傅家在南生围的一幅农地。该幅农地发展连其他共约一千万平方呎,以渔塘为主,邻近为季候鸟每年过境停留的米埔雀鸟保护区。
发展计划是要将这片渔塘发展成低密度的别墅住宅区,只建上盖面积约三百万平方呎(占地面约为一成),且还会有十八个洞的高尔夫球场,务求令环境变得清新美丽。
为了针对改善周边环境质素及加强该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计划必要加入各项设施,考虑到如何既改善环境,改善水质,又令野生动物安居,有其居停。故而恒地特别购入米埔以南二百五十万呎名为甩洲的湿地。若万一发展地皮上有野生动物受到影响,也可以有一个就近迁徙的地区作栖身之所。
恒地在设计时也是跟足政府城市计划指引去做的,但却因环保份子未有完全了解发展内容就提出反对,而令政府否决发展计划。恒地只好据理力争进行上诉,最后迫不得已才跟政府诉讼。
这几年来,恒地一方面与环保份子加强沟通,增加互信,另一方面循法律途径向枢密院条陈计划法理细节,终于在一九九六年恒地胜诉。
四 故乡名校 回报乡里
(一九九二年)
李兆基品性念旧是众所周知的,故而对家乡顺德有一份特别浓厚的感情。早于一九八二年,就通过何贤的安排,与同乡好友郑裕彤捐赠善款,建立顺德华侨中学。
顺德华侨中学办得相当好,为了增加学生名额,教育更多人才,于是李兆基与郑裕彤这两位同乡的地产业巨子便决定分别捐赠八千万元,在故乡顺德建立李兆基中学和郑裕彤中学。
李兆基中学位于顺德市中心,校舍美仑美奂,设备齐全,在顺德固然成为名校,就是在内地,也是非常难得的一间一流中学。
李兆基又在一九九二年初秋,特意回故乡去参加顺德“李兆基中学”增辟语言实验室、电脑室及冷气设施等最现代化设备之启用庆典。
李兆基也趁是次回乡之便,关注一下他这几年另外捐赠共达千万元的顺德医院及顺德体育中心。
同年,顺德市政府以李兆基对家乡的功绩和建树,向他颁发了顺德荣誉市民奖。
他在各种善举和公益之中,的确是最著重教育和医疗的。
因为人没有了健康,再多的机会也属枉然。
人没有了教育,遇到机会也难发挥。
五 形势大好 市道上扬
(一九九三年—一九九七年)
一九九三年的地产市道全面向好。
回顾过去一九八○年至一九九○年的十年,是多事之秋。(一)一九八二年中国政府宣布在一九九七年恢复行使香港主权;(二)一九八三年港元汇率风暴;(三)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四年期内有移民潮;(四)一九八七年全球股灾;(五)一九八九年“天安门事件”等,给予香港经济一定程度的冲击。
一九九○年开始的往后七年直至九七回归,可见的情况则是:(一)中英联合声明发挥了一定的稳定民心作用;(二)香港通过这十多年过渡期的风风雨雨,看得到中国对港人治港、一国两制的诚意;(三)中国四化成绩日见;(四)珠江三角洲带来兴盛繁荣;(五)海外移民回流香港者众;(六)本港的基建日多,带动市民收入有增无减;(七)香港社会环境安定,利息低廉,人民置业欲望高涨,对前景满怀信心。
由是观之,八十年代的十年“坏”的因素,也影响地产市道不多,香港地产总算屹立不倒,而现在与九十年代期间,这七年“好”的因素,应该能使地产市道步步高升。
上述两个期间的情况不同,而香港政府过去的十年与现在的七年都不以环境好坏来定夺土地供应量的增减,依然供应相同数量的建屋土地。八十年代的十年内,公私合营共建住宅单位数量,大概每年约五至六万个。九十年代的这七年,预料兴建数量也会相同,况且有中英联合声明限定每年用地五十公顷。而私人土地在过去拆旧建新也已即将用尽资源,今时今日很难满足香港环境的需求,供少求多的情势似乎要持续下去,故此地产市道一路长远向好是合情合理的。
加上近年内地有九间具规模的公司来港上市,另内地有数十间略次级的公司,也寻求来港上市途径,同时大陆省市机构多想以香港为发展基地。中环写字楼、半山豪宅及一般住宅物业在有需求之下,前景应予看好。
一九九三年时估计未来三年本港私营住宅入伙总额平均每年约为二万余个,恒基兆业在未来三年在市场上出售的住宅楼花平均每年约有五千个,即这几年全港私营住宅供应,恒基兆业占有五分之一。故此九十年代中叶的恒基兆业,正可以张开双手迎接一个多年努力之后的丰收期。
六 购美丽华 重情重义
(一九九三年)
一九九三年,李兆基的恒发旗下又添上一间实力潜力具备的公司,那就是美丽华酒店。
美丽华酒店是何善衡、何添、杨志云、洗为坚等在当年合力创办的。起初由何善衡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一九八三年,何善衡因年老而退位,又因其后杨志云的股权增至最多,故让他出任为美丽华集团主席兼总经理。至一九八五年杨志云去世之后,便由何添继任董事局主席,由杨志云长子杨秉正接替当总经理。
杨志云跟李兆基是多年朋友,在李兆基初到香港后不久,于文成东街的金店银铺做买卖的同时期,杨志云也是金融业内活跃的一员。
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成立之初,杨志云就是董事局的成员,可见他们二人友情之深远。
一九八五年,杨志云与冯景禧相继去世,一年之内痛失两位好友,李兆基每每提起来,仍多伤感。
杨志云一共有五个儿子,计为杨秉正、杨秉贤、杨秉坚、杨秉刚和杨秉梁。在杨志云死后,由长子管理美丽华酒店,其余四兄弟都各有发展。
一九九三年五月二十一日的中午,李兆基带同亲信林高演在香港中环置地广场弁庆日本餐馆,与杨秉正午膳,商谈生意。
杨秉正在谈话中不期然地透露,兄弟们都有放弃美丽华之想,但他舍不得父亲遗下的事业。
李兆基立即心中有数,但没有作出回应。
果然,在十多天之后,市场真的传出杨氏家人有意出让美丽华集团。
美丽华集团名下物业,主要是弥敦道用以经营的美丽华大酒店及金巴利道用以收租的美丽华大厦,这两幅黄金地皮,前者有三万六千五百五十平方呎,后者则占地八万五千九百五十平方听,可以说大约共有楼面一百六十万平方呎。
此外,在蛇口有南海酒店的合营业权和管理权,在广州有广发花园的发展地盘,上海虹桥亦有美丽华花园发展地盘,香港有诺士佛台,翠亨屯阝酒楼名下生意。
一九九三年的地产市道高企,弥敦道凯悦酒店对面的写字楼成交价高达过万元一平方呎。
以此去测算美丽华酒店名下的地产,亦价值一百五十亿元。
当时,美丽华酒店的股数只有五亿股,如以每股十七元计算,即港币九十多亿元,股价等于资产之六成,是相当便宜的。
李兆基心上除了这条数之外,也同时忆起了故人好友,感情上他很愿意照顾老朋友的下一代,更不愿意看到杨志云所创办的事业卖到市场上去,有被分拆,化整为零的遭遇。
于是立即与杨秉正联络,请他上恒基写字楼磋商。
杨秉正坦白承认杨氏家族有意思出让美丽华酒店的股权,以便能套取现金,让各兄弟的事业发展更有自由度。
李兆基闻言,诚意地表示很乐意承购,并请对方回去跟家人及杨志云遗孀杨老太商议。
过了不久时期,长江实业和中信泰富也在部署收购美丽华酒店。
谁能成功收购,关键仍在杨氏家族的股权之上。杨秉正向李兆基传递一个重要的口讯,就是:杨老太很希望李兆基收购美丽华酒店成功,并且希望李兆基答允在成功收购之后,仍由她的长子杨秉正主管业务。换言之,出让主权、而盼望仍有治权,万望李兆基不要把美丽华集团解散重组。
杨老太的这番心意,李兆基当然明白。
年轻一代各有志愿,亦各有所成,未可厚非。过分勉强地为保存家族事业而牺牲了他们的自由发展和可能更大的成就,不一定是好事。
但,对上一代人来说,身经百战,艰难创业,一下子王国解体,自有千般不舍,万种无奈。
杨志云夫人与李兆基是同一代的人,她盼望这位丈夫生前好友能造就杨家上下两代的心意,实行两全其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故此,李兆基慨然答允。
此时最令李兆基为难的是得到了长江实业和中信泰富有意收购美丽华的消息。
在香港企业界内,他早有“百搭地王”的美誉,这三十年来,恒基兆业几乎跟城内各大地产发展商都有过合作先例,而且从没有不愉快的争执发生过。有钱一齐赚,有成就一起分享,又全是早晚在各种场合都有讲有笑的朋友,哪会斤斤计较,不肯让肥水流入别人田。
李嘉诚与李兆基的交情非常深厚,识英雄者重英雄,恒基兆业与长江实业的合作,由来已久。
就在前些时,李兆基为了罗便臣道嘉勒撒圣心书院的地盘,早跟监管那学校的修女们商谈改建条件,正在水到渠成之际,李嘉诚一个电话摇来,表示对那个地盘也有兴趣,李兆基立即欣然与他携手合作。
难得英雄所见略同,要分甘同味的话,李兆基怎会计较。
何况,时至今日,香港遍地黄金,自己早已收获甚主,友情却是千金难求。说得难听一点,好友逐个离世的年代已然开始了,又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还重利忘义呢。
可是,对杨氏家族,尤其对杨志云夫人有承诺在先,这就是最大的关键了。
长江实业与中信泰富一旦与自己联手收购美丽华,对方是在商言商,公事公办,到时将美丽华改组分拆势所难免,则李兆基又何以自处,何以向故人妻儿作交代呢?
李兆基这番为难,不能向外人倾吐。
于是李兆基只嘱咐林高演,争取成功收购美丽华。
于是在六月十七日下午六时,恒发与美丽华就达成协议,双方的代表律师与林高演、黄永麟等到达中环德辅道中的景福大厦杨秉正之办公室进行会议,准备签定协议。
除了杨秉贤之外,杨志云夫人率领四位儿子,对代表李兆基的林高演说:
“杨氏家族要出售的股份应该是价高者得。但是我们的情况比较特殊,因四哥和先夫是好朋友,杨志云在世之时一直是恒基兆业的董事,有了这层渊源,就算是收购价一样,我也会毫无考虑地卖给四哥。”
于是由双方律师再详细检阅文件,至晚上九时,忽然有人叩门。
来者正是百富勤的高级职员,当面交给杨志云夫人一封信函,传递他们收购的最新条件。
杨家兄弟于是又陪母亲到另外一个办公室开家庭会议。最后杨夫人重新亮相,说:
“长江和中信出价十六点五元,比你们的价钱要低,不过,我说过了,就算价钱一样,都宁愿让股给四哥。故此,这件事就决定下来。”
两代交情,三十年友好,杨志云夫人就这样意简言深把杨氏家族所持的美丽华集团的股权交托到老朋友手上去。
完成是项交易手续,已是午夜。
习惯了在夜深人静时仍然思考问题、埋首苦干的李兆基,在他麦当劳道惠苑的公寓书房内接到林高演完成使命的报告,他轻轻的放下电话,移步回房,默默地俯瞰着瑰丽如宝光流转的本市晚色,这位名成利就的香江大亨有着无穷的思念、无尽的感触与无言的叹息。
思念的是已逝去的友人,和把臂同游、把盏共欢的知己畅叙日子。
感触的是十年人事几番新,从前,谁也想不到会有今日,世事难料,谁又敢说明天会怎么样?
叹息的是人生的成败得失所牵引起的喜怒哀乐,局外人如何可以猜想得到?
谁会知道李兆基在自我挑战的战场上是勇士,但对以别人为进攻目标的任何纷争,他都是无心恋战的。
翌日,传媒报章争相报导恒发斥资三十三亿五千七百万元成功收购了美丽华百分之三十四点七八的股份。
由于恒发购入的美丽华股份未曾超逾百分之三十五,仍然要接受有人全面性收购的挑战。
换言之,长实和中信仍然可以再出高价收购。
中原逐鹿,究竟鹿死谁手,仍是未知之数。
市场与当时传媒众说纷坛。《星岛晚报》标题触目:
“长实中信如何应付?”
亚洲电视财经评述员说:
“究竟恒发希望不用全面收购,又能鲸吞美丽华,是否会如愿呢?”
快报干脆写:
“欲知后事如何,请阅快报。”
直至六月十九日,有新消息了。
百富勤代表长实和中信,以十七元公开全面收购美丽华。
六月十九日是星期六,李兆基如常去打高尔夫球,听其自然发展。
最后,百富勤宣布只收集得百分之十四的美丽华股权,全面收购行动即告取消。
李兆基成功收购美丽华酒店之后,遵守诺言,并无改组行动,仍让杨秉正照旧掌权经营,直至一九九五年杨秉正去世,才由猎头公司聘请专业人才余达纲继任为总经理,负责管理美丽华集团。董事局主席则一直由何添出任至今。
早前李嘉诚与李兆基携手合作的半山豪宅,嘉兆台之大厦命名,其实是在两位地产大王的大名中各取一字而成,可见他们友谊深厚。今次收购美丽华,过程中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由是之故,是不会影响双方友谊与关系。
时代的真正英雄、商界的成功大亨,得得失失都不会认真计较,但求做事合情合理,无愧于心就心安理得了。
七 中大博士 实至名归
(一九九三年)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四日香港中文大学正式颁发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予李兆基。
是年第四十六届颁授学位典礼上,香港中文大学詹德隆先生代表大学对李兆基博士的赞词说:
近年来,香港传媒千方百计试图计算谁是香港名列榜首的超级富豪,但腰缠万
贯的香港人为数甚多,始终难以得出定论,原因之一是因为无法准确地列算李兆基
先生的个人财富。
李先生拥有五间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包括恒基兆业、恒基发展、中华煤气、香
港小轮、以及刚于数月前收购成功的美丽华酒店集团,占全港股票总市值百分之四;
而他本人更占名下所控制的某些公司总股权的百分之六十五,亦即收益的百分之六
十五。如果再加上他个人投资回报所得,过去几年李先生赚取的财富可能比香港任
何一人都要多。
很多人都有创业致富的欲望,但大部分都只停留于欲望而已。
真正成功的例子并不多,因为成功是要靠天赋才华的。
李先生不喜欢谈论自己的成功事绩,人说求他捐款易,求他自述难。惟与他共
事者无不称赞李先生待人诚恳、处事随和、经商认真,这些都是他成功的秘诀。
李先生纵横香港地产界凡三十五年,其间经历不少风浪,与人合作无数。地产
界中人公认李先生处事迅速准确,信非他人所能及。
今天,这位腰缠万贯的超级富豪,仍然喜欢亲自主理业务。
李先生不止乐于亲身洽谈生意,甚至凡事都亲力亲为,就是单位的图则设计以
至门窗方面,他也常常提供意见,一丝不苟。他洞悉用家要求地尽其用的心理,所
以他有一句地产界名言,就是“寸土必争”。
李兆基先生工作勤奋,喜欢在下午二时开始,一直工作至凌晨二时,以前是算
盘常在桌头,近年才改用计数机。
李先生是一位曝光率极低的地产大亨。他生活清俭朴素,性格随和,自言不喜
交际,但其实是一位极有耐性于听别人说话的长者。
李先生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务,具有作育英才的远见和胸襟。
他迭次出资赞助中。英。港的教育事业,贡献至巨。其中有三项成绩尤其卓著。
其一是于一九七九年捐助英国牛津大学的华顿书院。设立“李兆基奖学金”,
每年保送三至四名香港优秀学生负笈牛津大学,先后已有四十六位修读不同科系的
学生受惠。而李先生亦膺选为该院荣誉院士。
其次,李先生于一九八二年与好友设立“培华教育基金”,并担任主席,资助
中国发展教育和培训专业人才。
一九九三年李先生被邀出任港事顾问,并成为“广州市荣誉市民”。
其三,李兆基先生对中文大学的学术科研发展贡献尤多,他慷慨解囊资助中大
设立三年制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并担任顾问委员会委员。李先生现任本校联合书院
校董。
近年,他又联同挚友郑裕彤博士捐助六百万美元与中大及耶鲁大学,支持香港、
华南及台湾地区研究计划。
李先生并迭次捐款支持国际康复机构、香港公益金及爱丁堡公爵奖励计划。其
家乡顺德县之医疗。教育和体育事业亦屡获资助,造福桑梓。
由以上中文大学对李兆基博士的赞辞,可见李兆基在学术及教育界的分量。作为一间有声誉与名望的大学,自不会单为了某人捐赠了一笔钱就予以如此的推许与赞扬。
要接受代表大学的赞词以及获得代表大学学术水平的荣誉博士学位,必须有金钱以外的卓越条件的支持。
事实上,李兆基除了事业成就之外,跟随过李兆基工作的人都可以证明他的国学根底相当深厚,每年集团年报的主席报告都是由他亲自撰写或修改。李兆基下笔成文,洋洋洒洒,既有内涵,又有文采,经常都令他那些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同事自叹不如。
同年李兆基又获委为广州市的荣誉市民。
一九九七年中旬,李兆基又获得另一项很高的荣誉,香港大学致函,请他接受该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以表扬他在企业界的成就及对教育下一代的贡献。
李兆基所得到的这些荣誉都是受之无愧的。
八 业绩彪炳 派息优厚
(一九九三年)
一九九三年对他是丰收年。
李兆基亦开始构思如何将多年来打算回报恒地股东的意欲付诸实现。
最直接而实惠的回报方法就是给股东派息,而且是高息。
一直以来,恒地的派息率大约是盈利的三分之一。从这一九九三年开始,李兆基对后市是持相当乐观的态度,那就应让股东开始分享成功果实。
几年前李兆基已经留意到恒地的股份与资产值不成比例,这个现象不但对管理经营者有欠公平,也是对股东利益的损害。
恒地在经营地产成绩方面实在相当不俗,比其他同等规模的地产公司绝不逊色,但股份价格不能充分而准确地反映股份之资产值。
他开始不断的思考如何可以使恒地股票更值钱。
经过了仔细的市场研究、资料搜集、经验推敲,他认定了集团的最大潜力仍然未能发挥。
他跟投资基金经理紧密商议,探讨原因,得到的启发是多数投资者对派息回报十分重视,而投资基金因要向信托投资者交代,也一样十分着重派息的回报。
在深思熟虑之下,趁一九九三年的恒地业绩优异,乃实行委托仲量行为恒地资产估值。
仲量行宣布重估结果,恒地资产净值为六百八十亿元,平均每股应值四十二元,而当时恒地在股票交易所的市价,只约为二十四元,即估价比市价高出甚多。
同时,恒地亦宣布是年业绩纯利急升百分之六十四,除税后全年纯利达四十亿元,并全年派息一元一角,加送一元红利,合共二元一角。
这一宣布,使市场哗然,股份立即从宣布前的每股二十四元,升到每股二十八元七角,升幅达百分之二十。
这对李兆基来说,是名利双收,诚近年果实收成期的开始。
在这个基础上,集团继续发扬光大,更应扩大运用资金,不向银行借贷,而自行集资,以为股东带来更大的利益。
于是一九九三年内,恒地和恒发共集资达九十亿元,其中恒地通过可转换为恒基(中国)的可兑换债券、银团贷款和欧洲美元债券,分别集资三十五点七亿、十三点八亿和二十三点八亿元,而恒发则以先旧后新配股集资二十亿元。
资金充裕后,可以向大型发展项目动脑筋,如此,可保持公司盈利增长。
九 市道反复 静观其变
(一九九四年)
上承一九九二年及一九九三年的炒风,一九九四年首季的香港地产市道仍然兴旺。
由于近年很多香港工厂内迁大陆,引致本港工厂楼宇大量空置。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准工厂一楼宇百分之三十可作写字楼用途(惟指定限作须与工业有关的写字楼方在此列),亦可以全幢工厂一大厦向政府申请补地价改为工贸或写字楼之用。
工厂大厦与商业写字楼在价格上差距甚大,通常有二至三倍之多。李兆基在建筑工厂楼宇策略上,顺应时势需要,训示下属在划则时外型要做到与写字楼一样,内里间隔设计亦以写字楼为对象,以便有效地提高工厂大厦价格,虽不能与正式写字楼价钱相比,但肯定比旧式工厂价格高出一至两倍。用家在入伙后可申请补价,由工厂变作写字楼用,更是一家便宜两家着。
一九九三年政府认为楼价太高决意打击楼价,至一九九四年六月市道回落大约两成。
李兆基认为这时楼市已见底了,他并且在年中作出指示,在售楼策略上不宜急于降价求售,尤其二千呎或以上之豪宅,一向只占全港住宅数量百分之二点五,并且每年增加数量不多,属高级消费品,价钱会再升高一线。所要注意的是豪宅的外型设计、大堂入口等都要有富贵人家豪宅的气派,方能吸引。
一九九四年下半年,楼市还是不俗的,因为中英谈判、军事用地已达成协议,机场财务安排亦有转机,且港府通过新例,可供出售的住宅楼花要延迟一年半载方能销售,引致地产公司在这段日子内出售楼花大幅减少。加上市民入息按年增加,置业能力加强,李兆基认为住宅楼宇市道长线是可观的。由于写字楼可建十五倍,住宅可建八倍,发展商都把商住地盘改为商业用途,工厂改工商用途,次级写字楼供应大增,后市反而会有机会偏淡。
李兆基从来都对香港有信心,认为香港的低税率政策,一直吸引中外机构和人士,争相来港投资及居留。且外汇自由,通讯发达,具备金融中心条件,如无意外,一九九七年后经济环境只会更理想。所以李兆基对香港地产是长线看好的。
另一方面,他也留意到有些负面因素,可能引致地产市道会出现短期回落的隐忧。
中国正在尝试整顿亏蚀的国家企业,引致大量工人下岗;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过速,使通货膨胀高达百分之甘七,继而影响国民的实际收入;又各省市县地区性权力,未能协调,从而产生各种问题。这些不明朗的负面因素都对香港地产市道造成压力。
果然,一九九四年下半年一如李兆基的预测,仍属不俗。但至年底就因受大陆实施宏观调控的影响,再陷低潮。
中国宏观调控使银根紧缩,银行为吸收现金,提高存款利率,不少本港资金流入大陆,预期美国有可能再次加息,因而影响投资意欲放缓,引致市场及楼市趋向淡静。
虽然在此情况下,可以预料到一九九五年的楼市会仍陷低迷,但李兆基仍认为只是短程疲弱,只要在销售上多用点功夫,加强推广技术,在淡静市道中仍会有售楼佳绩,总有云开见月明的一天,并不主张急于贱价求售。
一九九四年恒地全年纯利为港币六十亿零三千八百万元,全年派息一元六角,加一元红利,合共二元六角。
十 地产低迷 佳绩仍旧
(一九九五年)
地产的淡风果然直卷一九九五年,成交异常淡静,可是楼价跌幅不算太大,一九九四年港岛住宅连半山豪宅计平均每平方呎五千七百六十四元,下跌至一九九五年平均每平方呎五千二百元,一九九四年九龙住宅平均每平方呎三千九百元,一九九五年则下跌至三千六百八十六元。
对于应付地产淡市,恒基兆业驾轻就熟,已经是个中高手了。
于是在一九九四年重施故技,将百货业的淡季促销办法搬到地产市场上来。
其实,消费者的心理是不难捉摸的,一味的物美在谈市中吸引力不够,必须加上价廉,且有各式各样的“着数”,才能诱使这些消费者把藏在枕底的贮备金全拿出来购置东西。
楼宇是高价消费品,一样是消费者的目的物。问题是在于如何在他们的消费意欲低潮时,令他们还是狠一狠心,大破。陛囊罢了。那就要看促销技巧了。
家庭主妇们到超级市场去买狮球唛花生油,除了油质好,还通常看到附送洗洁精或烹饪书之类,对正她们的口味和需要。
同样,较高价的楼,赠送合适礼品,也能吸引买家。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时,恒地就以特价车位配售于半山豪宅汇豪阁的买家,并且以先到先得的方式认购。半山车位珍贵无比,果然成功地吸引一大批买家排队轮候,一转眼便已售罄。
恒地于马鞍山的新港城,销售对象是普罗大众,一定要靠平,于是实行开售二百四十八个单位,售价减至每平方呎四千一百元,比二手楼价还要低,且又声明先到先得。
价廉物美之外,恒地还保证买家可以享有九成按揭优待。
除了连接揭都代为着想之外,住户只要多给四万元,就有齐家私装修,更提供八个装修款式,任由选择。这无非等于装修以批发价承造,一家便宜两家着。
照顾得如此无微不至,有心置业的用家焉能不动心。
百货公司最流行大抽奖,恒地也来个买楼送黄金。并非噱头,讲明十个买家之中有一个中奖。结果,一个新港城地盘的示范单位,人潮不绝,认购者众。
到了十月,大埔的住宅楼盘丽湖阁推出,平均售价三千四百五十元,恒地的销售方针又在按揭上下功夫。特别为九成按揭中加接的两成提供三年免供款优惠。结果市场反应热烈,超额认购达一点六倍,使恒地在推出第二批单位时,售价能够调至每平方呎三千六百元的水平。
这种广东俗语所谓:“除笨有精”,其实是等于肯先让步,肯预留别人进展空间,肯自己先行吃亏,到头来,总会得益,会有好结果的。
集团的作风一定是由主脑人培养出来,也必与他的品性吻合。
李兆基在是年地产市道不景气的情况之下,依然坚持去年就定下的“三高”方针,要在“盈利”、“派息”和“股价”三方面都要有上升的成绩。
结果恒地宣布业绩,表现出色,全年纯盈利为港币七十亿零三千万元,较上年增加百分之十六。全年派息一元八角,加一元红利,合共二元八角。
在淡风之中有此佳绩,无疑是令市场观察家大跌眼镜。于是又有人挑剔,认为恒地之所以有此盈利,是把旗下大型住宅楼盘,包括马鞍山的新港城、将军澳的富丽花园、粉岭等楼盘盈利都提早放进是年账目之内。但实际上该等盈利都是有入伙纸后才人账的。
对于这种观察批评,李兆基一笑置之。这可以由恒地的股份持续攀升得到证明。
无他,商场是最现实的世界,在金融体系之中、人情法理之下,有本事把财技耍得出神入化,只有令投资者望而生敬,敬而追随。
说到头来,恒地的股东最关心的还是将来,为他们带来利益更多更大的就好!他们巴不得李兆基的八宝层出不穷。
十一 仁安落成 心之所安
(一九九五年)
一九九五年的香港地产市道水静河飞。
是年建筑新例放宽康乐设施,不用计倍数,故此恒基兆业的政策是在大型高密度地盘上尽量增加会所康乐设施,务求设备齐全。在设计将军澳市地段二十七大地盘会所设施时,样样康乐场所齐备,以能让左邻右里的地盘也能共同享用为准。
一直强调房产品种选择是决胜之道的李兆基,竟然在这一年内建成了一座不以盈利为着眼点的建筑物。
那就是坐落在沙田的国际医务中心仁安医院。
这间医院的地皮是李兆基早期以市价买入的。地皮面积为二十万平方呎,准盖面积三倍,即楼面面积六十万呎。先行兴建大约半数,即约三十万平方呎,包括医院大楼一座,内有病床二百一十二张;医务中心一座,内有诊症室及医生写字楼;员工宿舍一座,内有九十六个单位,另有地库停车场车位约一百五十个,共投资约五亿元。如果日后将尚余未建的一半,加建完成,则病床将会增加至六百张,车位增至约三百个,总投资额便增至逾十亿元。
就在这仁安医院计划宣布后不久,李兆基在高尔夫球场上碰到一班“波友”,人人都问他:
“四哥,你有没有计错数?”
“计错数?”李兆基愕然。
原来在香港经营私家医院,蚀多赚少。朋友指出三种情况,问李兆基有没有考虑过。
其一,最近二十三年来未有过一间新建的私家医院,现在只得仁安一间。无人染指的生意,证明一定是不好景,否则香港人的商业触觉最敏锐,不可能错过任何赚钱机会。
其二,酒店每间房成本二三百万元,私家医院每间房成本四五百万元,而酒店每天每间房收入约二千元,私家医院每天每间房收入约一千元,相差又是一半。兼且酒店入住率有八九成,部分医院约得四至五成,这又是另外相差一半。
从盈利方面着眼,投资酒店比投资医院回报率有天壤之别。
其三,政府一九九○年至一九九五年五年内资助公共医院医疗经费,由每年六十六亿增至二百二十亿,增长过速,做成公共医院及私家医院资源越来越悬殊,因而也颇严重地影响私家医院的经营。
这三种情况,其实李兆基老早了如指掌。
事实上,仁安医院这块地皮是政府鉴于私家医院短缺而特意批出来的,但几度易手,仍未开始兴建,就是“算盘打唔过”。
然而,李兆基明知故犯是有他个人的一个想法。
香港地小人多,经济能力不弱,很多中上阶层的人生育或是生病,都希望住到比较好的医院去,但,就因为私家医院经营困难,令这一撮人得不到方便。
李兆基认为自己的财富是来自香港很多小康之家的信任与支持,回馈他们的方式又不同于支援贫苦大众,若在缺乏私家医院的地区设立一间为市民服务的医务中心,其实是属于公益的事。况且他又得到中文大学李国章校长的指导,及阮中鎏医生和李继尧医生等的协助,都是仁安的强心针。
于是既不以赚钱为主,而以服务为宗旨,以能收支平衡为营运指标,就可以不建酒店而建私家医院了。
当李兆基在医院开幕日颁发一个纪念金牌给当日出生的婴儿父母时,他真是满怀安慰的。
回想大女儿佩雯出生,第一次抱着自己的骨肉时,李兆基就心想,生育儿女是妇女伟大的天职,能让每一位临盆的母亲有一个舒服而安全的生产环境真是好事。
仁安医院在七月一日落成开幕,接着七月十八日,又有另一宗公益大事由李兆基鼎力捐助得以达成。
李兆基在一九九三年及一九九五年闷声不响就分别捐了五百万元,合共一千万元给香港青年协会,成立了李兆基青年交流基金,并获香港政府税务局正式承认为慈善信托机构。
这个基金成立的目的,一如李兆基在成立典礼上所说:
“要维持本港领先之经济优越地位,必须好好地培训培育新一代的青年去接班。
“中国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青年人能够有机会,透过世界各地之交流活动,一方面加深认识自己祖国之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又实地了解其他国家不同的社会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可以扩展自己眼光,增广自己见闻,舍短取长,对将来服务社会,就业办事,大有帮助。”
基金成立后,在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内举办十四项青年交流活动,地点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及内地多个省市。
香港青年协会总干事王艹易鸣表示,该项基金除举办外访学习团,接待外地来访的青年团体外,并会资助举办有关青年问题的国际性或地域性会议,设立贮存有关青年及青年服务的资料及数据,以及提供奖助学金,予有需要的青年进行交流活动。
多年之前,他已选定了教育和医疗两方面的公益作为他努力贡献的范畴,李兆基一向做事定下目标,就绝少改变主意,定必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是年,李兆基继成为顺德市与广州市的荣誉市民之后,又获委为佛山市的荣誉市民,都在表扬他除了企业成就外,还的确关心香港市民和内地同胞的民生需要,经常予以捐献扶持。
十二 企业大奖 众望所归
(一九九五年)
《亚洲周刊》主办的企业家成就年奖,一直都负令誉。
周刊是一份亚太区具分量的、致力于推动亚洲华人国际经济活动的刊物,他们每年推选出亚太多个地区的杰出华人企业家,对他们的卓越成就予以表彰,鼓励更多华商为亚太区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此举备受各地业内人士所注目。
一九九五年香港区的企业家成就奖得主是恒基兆业集团主席李兆基博士。
在一九九五年,以地产业为主的香港集团中,因地产市道淡静,业绩能跟恒基兆业集团媲美的没有多少家。
同年各区的企业家成就奖得主有台湾的曹兴诚、中国大陆的王安德、马来西亚的杨忠礼和新加坡的郭令明。
李兆基的成就其实早就踏出香港,涉足世界。
自一九九四年开始,李兆基已成为美国福伯氏财经杂志的封面人物,在世界富豪榜上名列前茅。
回顾九十年代,恒基集团的营业额及盈利是逐年递升,前者由一九九一年的三十八亿元升至一九九五年的一百一十一点七亿元,升幅达百分之一百九十三点九;后者更由一九九一年的二十亿元升至一九九五年的七十点二八亿元,升幅高达百分之二百五十一点四。资产值亦由一九九一年的一百七十五亿跳升至一九九五年的六百七十九亿元。全年派息一元八角,加送一元红利,共为二元八角。
身为大股东的李兆基自然在派息收益上,成为全球上市公司每年入息最多之一人。
他获得的股息收入一九九○年是三点四亿元,一九九一年是四亿元,一九九二年是五点一亿元,一九九三年是二十二点四亿元,一九九四年是二十八点三亿元,一九九五年则是三十点九亿元,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五年,单是股息收入已近百亿元了。(一九九六年李兆基的恒地股息更高达三十三点五亿元,这就是说九十年代的最近四年内,李兆基个人所得的恒地股息总额已超逾百亿元了。)
这份骄人成绩,使李兆基昂然步入一九九五年美国福伯氏杂志的世界十大富豪之列,排名第七,资产值是六十五亿美元。
拿恒地一九九五年的业绩,从营业额、税前盈利及资产总值等三方面成绩,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十二、百分之二十及百分之二十一。
这个强劲的增幅,实已使恒地成为国际最大增长力的上市公司之一。
当《亚洲周刊》对李兆基进行访问、请他发表获得是年企业家成就奖的感受时,李兆基老实而谦虚地作答:
“香港有很多间公司,实力和表现都是不相伯仲的,不是你上就是我落,我想,第一、第二,还是第几其实都差不了很多。”
李兆基还很坦率地指出,香港是卧虎藏龙之地,很多人的资产多到不易为外人知晓,换言之,不是上市公司的持股大亨,一样可以是百亿巨富。
这个讲法未尝无理,但同时充分反映出李兆基那种谦谦君子之风。
如此态度使人更相信他对《亚洲周刊》的一段说话:
“如果要公司扩大一级,随时可以做到。恒地可以向股东采用发新股的方式,每一股供一股,或者以折让方式向街外发行新股,市值也能扩大。但这样勉强让公司增大,并不是真本事。”
事实上,恒地股份从一九八三年每股七角半,升至一九九五年四十九点八元,升幅几近六十六倍。公司的市值,是自然壮大的。
这种成绩并不是依靠一次两次的收购合并而成,主要的原因是恒地多年来艰苦经营得来的成果。
加上恒地的楼盘由初期的二十多个,到目前的数百个,一旦建筑完成,买家入住即可进账,营业额之大,充分反映了长久以来低价买入土地贮备的效应,当然有助于盈利的表现。
生意不错是一盘数字游戏。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得要手上的各种数字健康和优秀,才能变得出好看的花样来。
十三 爱儿爱将 攻无不克
(一九九五年)
是年最令李兆基关心的并不是得到《亚洲周刊》的企业家成就年奖以及荣获佛山荣誉市民奖等的这些成绩。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创业维艰,几难得有今日,最快乐的莫如有子克绍箕裘,继承父志,把王国的版图再扩充,将成就的根基打得更加稳固。
李兆基的小儿子李家诚在加拿大大学毕业之后,已经以父亲私人助理的身分在集团内学习多年,现今到了考验他独当一面的时候了。
话说恒基兆业的土地贮备已经不能再依靠差不多用罄的旧楼拼拆和换地权益书的这两种途径了,遇有政府拍卖潜质优厚的土地,也在拍卖场上与同行一较高下。
是年,政府推出京士柏一幅住宅用地。在九龙市中心的高尚住宅用地为数不多,因而显得极之珍贵。
事前,李兆基的亲信,也就是已晋升为恒地副主席的林高演,亲自率领集团另外两名大将温文仪和黄永麟到现场作实地考察。由于该地皮位置优越,环境高尚,所以林高演主张煤气公司亦注股,将来可出售或收租,很富弹性。
在恒地派出要员竞投这幅黄金地皮之前的最后一小时,李兆基反覆研究如何迁就地皮上的那些百年老榕树,把它们保留下来而成为该高尚花园洋房的一大特色。
林高演在前些时的拍卖地皮场合,遇上了另外一位地产业行家,也是拍卖场中的常客,他坦白地对林高演说:
“恒地通常都做足功夫,你举手即是说去得过,我就照跟好了。”
京士柏这幅地既然是志在必得的话,那就必须掩人耳目,否则把地皮价钱抬高了便不划算。
这次出击必须出奇制胜,就有赖尚未曝光、市场完全不认识的李兆基幼子李家诚。
他们在出动前就安排好一个声东击西的计划。
当日,恒地的林高演、温文仪、黄永麟等选择拍卖场的大堂中座当眼处坐下,令人感觉这班底就是恒基的代表,而李家诚则单人匹马独坐在后排,孤身作战,但又可以遥望到主队人马的动静。
拍卖场内,精英汇聚,个个都金睛火眼,磨拳擦掌,择肥而噬。
京士柏这块地皮的叫价推到一个水位,林高演及温文仪就放弃出价了。
坐在一旁静候机会的李家诚稍后机警地接上举手竞投,有板有眼,有分有寸。
在场各大集团的出击队伍都没有留意这年轻小伙子是哪一路的英雄,以为他是不见经传的小型地产公司代表,或者是初到贵境的中资机构,也就没有把他放在眼内。
众人直至见到李家诚出到某个价位,也就无心恋战,拱手相让。
于是李家诚最终投得京士柏地皮之后,全港传媒的财经记者都扑向他问:
“你是代表哪间公司的?”
李家减笑起来,道:
“恒基。”
他这么一笑,个个拍额,恍然大悟。
这才醒起这年轻小伙子模样真像李兆基。
这不是李兆基的小儿子李家诚,是谁?
班师回朝,向父亲报捷,李兆基一看到爱儿爱将,左辅右弼,战绩彪炳,开心地笑得合不拢嘴来。
自此次以十三点三亿元勇夺有百年大榕树之九龙豪宅地王之后,李家诚信心十足,其后在好几次的地皮拍卖之上都能一显身手。李兆基和富经验的恒基大将一般只在投地前替李家诚搜集资料和向他分析形势,然后就由他独当一面,决策定价、出手买入,结果成绩斐然。
一九九五年六月分别以三亿二千万元投得筲箕湾内地段八二五,地皮面积一万三千九百五十三平方呎,和以五亿元投得大埔市地段—一七,地皮面积二十八万三千一百九十八平方呎。
一九九六年三月,以四十七点二五亿元投得九龙内地段噶一○八四,此地皮面积为十六万二千二百四十四平方呎,乃红磡湾填地,这块地皮与新鸿基地产各占一半权益。
又于同年以五点三五亿元购入大埔市地段一一八,地皮面积为二十二万八千一百九十五平方呎。
这几个由李家诚定价揸盘的地皮,其后都证明是选择正确,出价精明,有些到一九九七年时估计升值一倍,最少亦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升值。可见李家诚在地产上确有慧根。
继长子李家杰的商业才具令李兆基惊喜之后,才二十多岁的家诚又有此表现,难怪长征惯战的李兆基笑逐颜开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