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8, 2010

解密世界首富的成功圣经:比尔·盖茨全传 (Part 1 of 6)

成长篇:成长历程 家族背景

人们很难想像一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是什么样的,或者显赫或者平凡。也许一个人的成功与他的家族会有些渊源,但重要的是他自己健康的成长和努力奋斗。比尔·盖茨的家族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随着比尔·盖茨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而引起许多人的关注。

1955
1028日晚上刚过9点,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男婴降生在美国西北角临太平洋的西雅图市的瑞典人医院里。

这个小男孩就是日后的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比尔·盖茨的真名叫威廉·亨利·盖茨第三。这是和父亲相同的一个名字。他父母给了他一个老三的爱称。长大些以后,盖茨也称小比尔,后来他主要用比尔·盖茨。比尔·盖茨从小就欢快活泼,是个快乐的孩子,邻居们都很喜欢他。这是小威廉·亨利·盖茨和玛丽·马克斯韦尔的惟一男孩,在三个孩子中排行第二。

比尔·盖茨的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教师。虽然父母亲都是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但绝不能说具有天才级的智商。所以.那种认为天才代代相传的血统论论调,在盖茨家族中是站不住脚的。

比尔·盖茨双亲的祖先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那时开拓狂潮把流浪汉和追求财富者送到充满希望的西海岸。

比尔的曾祖父老威廉·亨利·盖茨是宾夕法尼亚人。他在19世纪80年代来到西雅图地区,当时这个年轻的港口城市正在兴建。在1889年西雅图大火中,年轻的老盖茨曾赶着一辆载货马车把心慌意乱的受难者送到安全地带。9年后阿拉斯加发现金子时,老盖茨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搬到阿拉斯加州西部的诺姆。三个孩子中包括比尔的祖父威尔。在这里,老盖茨做起了家具生意。他的方式是以分享探得的矿藏为条件,向探矿者提供家具。他那有创业精神的儿子威尔8岁时卖报给移居美国本土的人。

这是一个不容质疑的勤奋的家族,如果说,天才的智商在这个家族中不能遗传,但勤奋的血液却在每个家族成员的身上川流不息。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盖茨一家搬到迅速发展的布雷默顿。老盖茨与一个合伙人成立一家二手家具公司——美国家具公司,最后发展为销售新货的家具公司。他们逐渐在布雷默顿站住了脚。

后来,年轻的威尔·盖茨——比尔·盖茨的祖父接过了生意。他是个高个子、好交际,很得人心、几乎加入过当地每一个民间组织和社交俱乐部的人。

1925
年,他的儿子威廉·亨利·盖茨第三出世,他就是比尔·盖茨的父亲。威廉·亨利·盖茨第三的绰号叫比尔,他早年就显示出盖茨家族企业家的天赋,他和邻居家孩子联合办了一份报纸。因其分类广告和体育栏目精确无误,而受到当地人的重视。

后来他参了军,并把名字改为小威廉·亨利·盖茨。战后,他上了华盛顿大学,继续在那里学法律,后来成了布雷默顿的助理律师,并与在大学里结识的一位年轻教师玛丽·马克斯韦尔结婚。

玛丽·马克斯韦尔,是个很活跃的姑娘,社交能力也强,曾任华盛顿大*合学生会秘书和女生联谊会会长,是妇女名誉学会会员,并在1950年校内女子滑雪比赛中获最佳成绩。

玛丽·马克斯韦尔的家族充满活力。当盖茨的祖先在阿拉斯加建立家具店时,玛丽的爷爷詹姆斯·威拉德·马克斯韦尔正在西南部的华盛顿奔波于他的金融生涯。

玛丽·马克斯韦尔的祖父,也就是比尔·盖茨的曾外祖父1864年生于衣阿华州。他是个物理学家的儿子。他是从阿拉斯加州来西部冒险的,当时已有10年银行经历。

马克斯韦尔从一般听差做到助理出纳,后与一些名人做朋友,踏上了上流社会。

1892
年,他与妻子定居在华盛顿港。他创办了美国交易银行,然后又与一个合伙人将它合建成私立银行,叫马克斯韦尔-史密斯公司。在上世纪结束前,马克斯韦尔已经担任了两届南本德市长、一届州立法委员会议员.并开创了各种各样的生意。

1906
年,马克斯韦尔全家迁往西雅图,在西雅图创建了美国城市银行,并且在金融界赢得了极高的声望。此时的马克斯韦尔几乎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知名人物

马克斯韦尔的儿子詹姆斯·威拉德·马克斯韦尔从华盛顿大学毕业后,作为他父亲银行的一名信差开始了他自己的银行生涯。还在谈大学的时候.他就结识了他未来的妻子阿黛尔·汤普林——个来自埃纳姆克洛的机灵、活泼和爱好体育运动的姑娘。她过去直是女子高中波球队的一颗明星,并且是班上非常出名的学生。

年轻的马克斯韦尔一家成了西雅图当地最有社会影响的家庭之一,在许多社团组织中部表现得非常活跃,比如积极参加邻居友善联谊会和其他组织的活动。威拉德·马克斯书尔在西雅图既喜欢财富,又喜欢权力。事实上,他成了太平样国民银行的副总裁,这家银行后来成为第一州际银行,是美国第九大银行。几十年后,他们将会给他们的孙子留下100万美元的托管基金。

从上面可以看出,比尔·盖茨的父母系家族都不属于那种墨守成规的类型,这对比尔·盖茨有一定的影响。

玛丽·马克斯韦尔与小威廉·亨利于1951年结婚。在布雷默顿中学教了一年初中后,玛丽转到北西雅图教书。在这个时期,小威廉·亨利参加了西雅图律师事务所。

玛丽和小威廉·亨利都是高高的个子,气度不凡。他们热情和蔼,更有南部上层社会那种文雅的风度,而少有太平洋西北地区冷淡的礼貌。

他们在社交和政治*上引人注目,并开始在西雅图市闻名。他们没有典型的西雅图上层社会的那种炫耀习惯,而是对任何人和事情都很谦逊。在十足中产阶级的韦奇伍德地区暂住后,他们搬到西雅图虽然宜人但却很难说是高级住宅区的里奇景,住进一个不大的、纯粹是战后修建的那种平房。

可以看出,比尔·盖茨家族,无论是父系这面还是母系这面,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之人,但他们都有一种相同的东西——那就是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

也许,正是因为这两种精神才造就了后来的微软帝国

成长篇:成长历程 中学时代

少年的比尔·盖茨就喜欢读书。

比尔度过童年时代的西雅图是整个地区的中心,有着生机勃勃的港口、欣欣向荣的航空航天工业。西雅图的波音公司是面向世界的喷气式飞机制造商,但最先显露这个勤奋、质朴城市隐秘抱负的是以“21世纪为主题的1962年世界博览会。

它的标志是高耸的偶极天线和它独创的旋转餐厅,焦点是21世纪的高技术。在六岁的比尔看来,它是一个重大事件,预示着极好的百景。小比尔去了每一个展馆,每一个地方、每一件展品都让他绢连忘返。

比尔·盖茨不论到哪一个班,通常都是班上最小的。他1028日的生日意味着勉强进入西雅图学校截止至111日出生的招生线。

比尔·盖茨的外婆艾德莱思维敏捷,对他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她常给孩子念书,这使比尔成为兴趣广泛、废寝忘食的读者。数学和科学书籍与优秀青少年小说,同样非常吸引他。他家附近的一个图书馆举行夏季阅读竞赛,他总是得第一。

11
岁那年,他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已在他的同龄人中遥遥领先.他所就近的那所学校显然已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他需要一所新的学校以适应他的智力发展。

他父母他应该在即将来临的秋季在湖滨中学注册入学。

湖滨中学是一所专收男生的私立预科学校,该校学风浓厚,教学严谨,是西雅园收费最高的一所学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所贵族学校。每年大约有300名学生在湖滨中学就近,每期学费面达5000美元。

对比尔·盖茨来说,湖滨中学简直是一种上帝的恩赐。湖滨中学是盖茨的天才真正得以发芽、茁壮成长的摇篮。正因为有过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学生,它注定了要闻名全美国,乃至风光全世界。今天,人们普遍称之为天才的学校微软的摇篮。现在,湖滨中学成了美国最有名的中学之一。

正是在这所学校,比尔·盖茨连他父母也万万没有料到的智慧的火花和天才的创造力被激发了。它是一个伟大的熔炉,既铸造了比尔未来的性格,又锤炼了他理智的素质。正是在这里,使得比尔·盖茨身上禀赋的一切:精力、热情、理智、坚韧、进取心、执着、竞争精神、渴求、经商才能、企业家风范和运气等得到了有效的提炼和融汇。也正是在这里,他做成了他的第一笔商业交易,创办了他第一家赢利的公司。他和湖滨中学那一伙与他一样的计算机天才小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正是这些人率先加入了他缔造的微软帝国的十字军。

母亲渴望比尔·盖茨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中有纪律约束,而不是成天坐在那里思考。母亲还希望他在学校有某种良好记载,以便能上自己想读的任何大学。父亲认为,他有些不成熟,较小的班的环境对他会有所帮助。他们最后决定送比尔在湖滨中学上七八两个年级,然后步母亲和姐姐的后尘,上路斯威尔特中学——西雅图优秀公立中等学校之一。

1967
年,湖滨中学分成了两个学部,低学部和高学部,低学部包括7年级和8年级的学生,高学部包括912年级的学生。那些从7年级开始就读并且通过了湖滨中学严格考试直至毕业的学生被称之为职业选手。比尔·盖茨顺利地成了这样一名选手。

没过多久,学校的每个学生都知道他的名字,知道他是湖滨中学尖子中的尖子。但当他开始上7年级时,他最出名的还是那双脚,人人都知道他长着一双又长又大的脚扳,虽然他上7年级时长得又瘦又矮,但穿的鞋子却又长又大。一个同学曾经这样回忆说,我们大伙儿都弄不清楚是否他只是在长他的脚。

在湖滨中学所结识的朋友当中,他和肯特·伊文斯的关系最为亲密。从7年级开始,他们就在一起,从来没有分开过。两人天赋都挺高,对数学怀有极大的热情,同时对计算机更是着魔,近乎一种狂热。

盖茨和伊文斯的性格迥然不同,益茨像他父亲,显得有些冷峻和超然,相比之下,肯特·伊文斯却显得热情和开朗。伊文斯留着一头浓密的黑发,具有种属于伊文斯家族的讲究实际的性格。湖滨中学的学生们都记得他是学校中最漂亮的男孩子

比尔在七年级的学习,唯一的高分是优减,是在一个数学优等生班得的。在这个班时,他喜欢在黑板前面做解释,喜欢用左手在石板上涂鸦时前后使劲摇。

数学班放认为不谙时尚,然而这正是他们在湖滨学校迈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他一直都非常喜欢数学,事实上,他在这方面的天赋极高。在次湖滨中学举行的数学例试中.他荣登第一名的宝座。后来,校委会在评定他的数学成绩时给了他一个800分的满分。

在湖滨中学时,比尔·盖茨就开始学习华盛顿大学的数学课程。由于在数学方面一直领先,所以,他没有在湖滨中学的数学课上花多少时间,即使他在读8年级时,其他学科都考得不尽理想,但他的数学却始终没有考败过。

湖滨中学的数学系主任弗雷福·赖特这样谈起过他的学生,他能用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某个代数或计算机问题,他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找到一条处理问题的捷径,我教了这么多年的书,没见过像他这样天分的数学奇才。他甚至可以和我工作过多年的那些优秀数学家媲美。当然,比尔也各方面表现得都很优秀,不仅仅是数学,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数学仅是他众多特长之一。

成长篇:成长历程 崭露天赋

1968年,当盖茨在湖滨中学的第年临近结束时,学校作出一个对比尔·盖茨的未来具有重大意义的决定。当时,美国正致力于将卫星送上月球,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得一

种科技的狂热浪潮成为可能。湖滨学校当局毅然作出了明智的决定,让学生去涉足这个崭新和令人兴奋的计算机世界。

那年秋天,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刚回到学校,在麦克阿利斯特厅前门附近的一个小办公室里,发现一个机器,连带一个键盘和一大卷黄色纸。这个机器是ASR—33电传打字机,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都曾一度响过它那持有的嗒嗒声。电传打字机是衰落中的机器时代和迅速兴起的信息时代的结合物。这个有噪音的笨重电子机械新发明是个组合体,包括一个键盘、打印机、纸带穿孔器和阅读器,还有一个调制解调器,它可通过电话与外界联系。

假如你按动键子,电传打字机就会特大写字母打在一大卷85英寸宽的纸带上。你可以用穿孔器把你打的内容记录在一个薄卷纸带上,然后将它的内容变成声音,自动放送出来。但重要的东西是调制解调器,即两个鼠耳状环,它们紧卡在电话听筒上,使你与有时间共享计算机的人相互传输信息,

可想而知,计算机对有数学天赋的孩子产生多么大的诱惑力。比尔·盖茨和伊文斯就是他们学校最先染上这种近乎奢侈爱好的两个学生。他们对计算机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一接触它就爱上了它。计算机严正的逻辑和神奇的计算能力简直让这两个孩子着了魔。

孩子们谁也不知道怎样操作这个机器,甚至不知晓这是什么东西。但他们动手学习的能力很强,最终掌握得比接触它的教师和其他成人都好得多。

湖滨中学成了当时美国最先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学校,学校的计算机房对几个优秀的学生尤其是盖茨来说.已成了最吸引人的地方,仿佛这是个强大的磁场,时刻都牵绕着这几个低年级学生的魂魄。没有多久,这台机器就成了比尔·盖茨通向新世界的一根脐带。比尔的一生以这台机器为分界,以前相以后迥然不同。

起初的电传打字机使用地区线路,拨号进入通用电器公司的分时系统,这个系统只提供BASIC语言。数学教师保罗·斯托克林带着优等班的16个学生进入麦克阿利斯特厅的小屋,用十几分钟按操作步骤进行一些讲解。他对计算机的知识也非常有限,那是他比孩子们懂得多的最后一次。这事很快在校园数学尖子中传开,被称为计算机室的麦克阿利斯特厅小屋出现电子热。

个子矮小、脸上长着雀斑的八年级生比尔·盖茨很快挤进高年级学生的圈子。他的老师所知道的所有计算机知识,比尔·盖茨用一星期就超过了。

湖滨中学没有正式的计算机课程,一小批人只是通过费力地硬啃通用电器公司有关BASIC基础指南学会它的。通用电器公司的BASIC原始达特默斯版本为基础,本身尚未发展完全,它缺乏几乎最简单的数学功能,对控制字符串也束手无策,程序长度也受限制。

但是,这些缺点对正在摸索学习的初学者来说,几乎没有影响。比尔第一个程序是输入用一种算数法则表示的数字,然后再把它转换成用任何其他算数法则表示的数字。

有个高年级班学生操作25行的BASIC程序遇到麻烦,老师带他到计算机室,盖茨立刻咯咯打出答案。

盖茨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研究计算机上。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他有空余时间,他总会往湖滨中学的计算机室跑,全身心投入到这台机器上,反复进行操作和练习。在湖滨中学,盖茨并不是惟一对计算机着迷的小伙子,他很快发现,还有其他一些人和他一样对计算机房非常着迷,有事没事都往计算机房跑。他不得不和这些人一起共用这台计算机。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个高学部的学生叫保罗·艾伦此人比盖茨大两岁,说话细声柔气。这个人后来也成了美国计算机界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7
年以后,这两个人创办了美国商业史上最成功、业绩辉煌的微软公司。

盖茨编写的第一个计算机程序即告诉计算机该做什么的一系列指令,是一种叫做“tick—tacktoe"的游戏。他当时为一种月球着陆器游戏编写了个程序,该游戏要求使用者在宇宙飞船上的燃料彻底耗尽和飞船在月球表面撞毁之前完成个软着陆动作。这个游戏被证明多少带有某种预见性,因为1969720日,载有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扎·奥尔德林的阿波罗11宇宙飞船着陆器在月球表面死海着陆时,离燃料用完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当他编写程序的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时.盖茨就让计算机玩申请专利的垄断游戏

艾伦和盖茨不仅花了大量的时间一起在计算机房操作计算机,而且也用大量的时间来探讨有关未来计算机技术的问题。

后来,他们在计算机中心公司的计算机系统中发现病毒,这对盖茨和他的伙伴们来说是一个极具刺激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广阔的探讨领域。他们把发现的问题逐一记录,汇编成册,命名为《问题报告书》。在6个月的时间中.这本《报告书》已增至300多页。《报告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由两个孩子亲手记录的,这两个孩子就是比尔·盖茨和艾伦。

盖茨和艾伦不仅找到了病毒,而且也得到了那些对他们进一步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软件有帮助的第一手资料。艾伦也曾敦促过盖茨收集那些已经没有用的数据资料;这样,

他就能够去琢磨那些由白天上班的人留下来的,也许是极重要的资料。

我经常从咖啡渣中找出那些被扔的说明和注释,并且认真研究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盖茨说。

尽管盖茨、艾伦和来自湖滨中学的其他小伙伴作了大量的工作,但计算机中心公司的兼容性软件在使用中还是在不断出现问题,要指望所有这些病毒全部消失,还需等上整整7年的时间。当计算机中心公司不再存在时,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在计算机方面的名气已远远超过著名的计算机程序编制员史蒂文·拉塞尔了。

其实,还是在低年级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讲,益茨就成了湖滨中学那些年龄比他大的计算机爱好者的老师。他常常在计算机房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情趣盎然,三句话不离计算机的本行,滔滔不绝地谈论有关那些工业巨子和传奇人物的故事,比如像克考奇上尉这样的全国若名的愉打电话者,此人制作了个称作蓝金的装置,人们持有此金就可以一文不花在全国各地打长途电话。布拉德·奥古斯丁是他最热心的听众之一,比他小4岁。

奥古斯丁回忆说,他对计算机迷恋到这种程度.可以说是共命运同呼吸,以致经常忘记修剪他的指甲。他的指甲有时达半英寸长也无暇去修剪。从一定意义上说,他完全是一个沉迷者,不管他做什么,他都是那么投入。

在他毕业那一年的湖滨中学纪念册上保存着一张比尔·盖茨当年的照片,盖茨躺在计算机房的一张桌子上,一顶滑雪帽盖在他的头上。学校的一位学监指者照片上的人问他道:此人何许人?

成长历程 性格的修炼

比尔·盖茨出生时所属的星相是;天蝎座,并且传统对他这种星相的人的性格所作的描述,至少对他来说是完全吻合的——在冲突中具有进取性.喜欢刺激,容易突然改变主意,具有突出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按照《世界图书百科全书》的说法,属于天竭星座的人更倾向于理智,而不是情感和其他。

依照一般的说法,天蝎座的人会令旁人敬重多于喜爱。天蝎座是拥有最多权力的星座,是具有支配权的人物。他们是具明显领导倾向的完美主义者,能在生活的每一层面贯彻其概念,却也因而很少顾虑到后果。天蝎座的人往往一开始会被对方低估,然后他才表现出非凡的记性。

天蝎座的人拥有惊人的体力,一些无能的人会讶异,到底是吃了什么东西才使得天蝎座的人拥有这么多的力气和精力。这真是一大奇迹.好似他体内的电池永远是新装的。天蝎座的人,潜伏在体力的蓄电器是永备的,永远自动更新:只要咬住他想要的东西,天蝎座的人绝不会轻易放掉。他坚持既定的目标,绝不动摇,绝不让步。

盖茨从小酷爱读书,尽管他是个儿童,但他从不喜欢连环画、卡通画之类的儿童读物,也不读当时的儿童都喜欢看的童话故事和小人书。他喜爱谈成人作品,除了在学校的时间,他都把自己关在家中的书房里,随意阅读父亲的藏书。这些书开启了他通向理智世界的大门,为今后他那种以观念制胜的事业打下了牢实的基础。当他才7岁的时候,他最喜欢读的就是那本《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大全,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据盖茨的父母后来说,就他们所认识的孩子而言、还没有见过哪位少年对《百科全书》有盖茨那么大的热情和偏爱。

作为对教书工作的一种替换,玛丽受到她母亲的影响,成了一名社区工作的自愿服务人员。她承担的第一个自愿服务工作是为西雅图历史和发展博物馆作讲解员,工作的内容包括到各所地方学校为学生们讲解本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当时.盖茨只有三、四岁,由于家中没有请保姆,所以母亲外出总是把盖茨带在身边,当她在学校里向学生们讲解西雅图的历史和博物馆的情况时,盖茨总是坐在全班最前面的桌子旁边,尽管盖茨是一个好动的孩子,但在教室里他表现得比其他学生还要专注。当他母亲讲解时,小盖茨死死盯住他母亲,真可谓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俨然一个天才的小学童。对此,玛丽喜在心头,对小盖茨的表现备加赞赏。

比尔·盖茨从8岁以后就非常爱整洁了。和以前不一样,他对他喜欢的事情都做得有条有理。盖茨童年时代最要好的朋友是卡尔·爱德蒙德,盖茨是在读四年级时与他认识的。他们两人一块儿上中学,同时从高中毕业,在以后的许多年里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他们两家的关系一直都很不错。爱德蒙德的父亲是西雅图有名的心脏病医生,他曾经发明过一种用电流停止心脏纤维性颤动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可以校正病人不规则的心律。爱德蒙德这样谈起过他,即使在当时,他也是个非常怪异、与众不同的人

盖茨从小就不是一个平庸之辈,他有他的抱负和志向。他曾经对爱德蒙德说,与其做一株绿州中的小草,还不如作一座秃丘中的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天穹。他很早就意识到,人的生命来之不易.要珍惜这一来自上帝的伟大馈赠。他在一篇日记中写道:人生是一次盛大的赴约,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信守由人类的理智所提出的那种至高的诺言……”

他还写道:也许,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焚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去做、也必须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要在这场火灾中去抢救点什么东西出来。由此可见,盖茨当时所达到的境界和觉悟已远远高出了他的同龄人。

即使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盖茨就具有一种执着的性格和想成为人中豪杰的强烈欲望。爱德蒙德说:学校的任何功课和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管是演奏乐器,还是写作文,他都会倾其全力花上所有的时间来完成。

盖茨有着强烈的进取精神,这一点在整个年级是鼎鼎有名的,几乎没有一个同学能比得过他。有一次,老师给他所在的四年级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要学生写一篇四、五页长的关于人体特殊作用的作文,结果,盖茨洋洋洒洒口气写出了30多页。又有一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一篇不超20页的短故事,使大家感到吃惊的是.他写出的故事竞有100页之长

爱德蒙德回忆说,不管比尔做什么事,他都要弄它个登峰造极,不到极致,他决不心甘。不管他做什么,他都要比别人做得更好,要达到最好。

盖茨做事之精细程度是无可挑剔的。他不愿意在工作或娱乐上浪费任何时间,他后来最爱对别人说起的一句话是:观念+时间才是真正的财富

盖茨最欣赏美国亿万富翁洛克菲勒所说的一句名言——

即使你们把我身上的衣服剥得精光,一个子儿也不剩,然后把我扔在撤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带,但只要有两个条件一一给我一点时间,并且让一支商队从我身边路过,那要不了多久,我就会成为一个新的亿万富翁

成长篇:哈佛大学 良好的校园氛围

1973年夏天,盖茨以全国资优学生的身份,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这个日后哈佛校史上最著名的辍学生在来到哈佛之前曾经还一度为自己的成绩惴惴不安。许多年后他依然记得,当时参加完大学入学考试之后心情非常紧张,因为志愿所填报的哈佛等3所大学都很难进。

盖茨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哈佛此时早已名声在外。360多年来哈佛一位位校长尊重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不受制于传统说教、更不文过饰非的务实开拓创新精神,让这方崇尚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的圣土成为了美国顶尖科学家和领袖人物的摇篮。

数不清的社会精英从这个校园里走出:7位美国总统、12位副总统、33位普利策奖获得者、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数十位跨国公司的总裁、十几位最高法院*官以及众多的国会议员,在全美500家最大的财团中有23的决策经理毕业于哈佛商学院……

盖茨入学时,担任校长的博克(Bok)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着传统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重申每个哈佛本科生都应该被宽广地教育这一原则的同时,该核心强调了在被认为对现代学生必不可少的7个领域中知识入门方法的学习。

在哈佛大学中比尔·盖茨是典型的大学新生,被新的要求和更激烈的竞争弄得步调大乱。在这个宽松的环境中,盖茨遭遇到了人生第一个打击:他发现周围的每个人都和他一样聪明,甚至有些人考试成绩比他还好。在他的一生中,第一次不能只在考试时露个面就获得一门课的满分。盖茨的竞争天性被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出来,他把自己投入了异常刻苦的学习中。

就读于法律预科班的盖茨第一年就选修了哈佛大学最难的数学课——“数学55”,研究生级别的数学和物理课占去了他大学一年级三分之一的时间。数学、科学、法律、经济等诸多职业生涯规划都曾在他的脑海里闪现过,他曾经期望当一名数学教授,也迷恋过科幻小说,热衷过心理类、经济类书籍,但是最终,他还是把主要的精力花在计算机方面,在哈佛大学的艾坎计算机中心里度过许多个不眠之夜。

他的学习方法不寻常:他先蒙头大睡,然后不间断地学习36个小时,接着再睡上12个小时,醒来吃下一个加大的比萨饼后再开始下一轮的长时间战斗。大学生活和让他感兴趣的新领域没有丝毫减弱他对计算机的狂热,这个时候,人类技术发展的步伐开始加快了。

遗憾的是,在大学一年级,虽然盖茨在大学入学考试中数学得了无可非议的800分,可他总平均只是个B。这似乎也成为了盖茨最终决定离开哈佛的原因之一。也许就是在第一个学期他便发觉自己并非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这让本来很想当数学教授的盖茨非常沮丧。

但是盖茨在计算机软件和商业方面的突破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盖茨在中学时迷上了计算机,并在小伙伴中以精通计算机小有名气。在上大学前,他就曾和一位名叫保罗·艾伦的大熊似的男孩成为忠实的朋友并组建了自己的公司。除艾伦外,盖茨还有一个伙伴肯特·埃文斯,他们组织起一个湖滨程序员小组(LPG),作为一个小企业,盖茨和埃文斯每人得到盈利的4/11;保罗·艾伦得到1/11;另一个程序员拿剩余的部分,此人后来成为微软的第一批雇员之一。

几乎与此同时,艾伦和盖茨的名字被作为已经为好几家本地公司编写过调试程序的神童而流传开来,俩人华盛顿州电力网的自动化和计算机化的TRW项目组雇用了。仅仅18岁,还在上学期间,盖茨一年就挣了3万美元。

盖茨的电脑技巧与商业敏锐相结合,加上希望赢的强烈愿望,使很多人相信他的商业之旅在哈佛也会出人头地。在出发上大学的头天晚上,18岁的盖茨曾踌躇满志地宣布:我要在25岁之前赚到我的第一个一百万。他确实做到了,并且超过310倍。但是此时他已经离开了哈佛校园,劝说他离开的正是保罗·艾伦。正是他和盖茨合作在哈佛期间,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使盖茨走上了创建微软软件帝国之路。

当然盖茨绝不是哈佛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退学生。在他之前,还有不少的哈佛先辈们因退学而成名

例如,在1894年,有一位哈佛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因迫不及待要投入石油开采行业而从哈佛大学退学。他后来果然因石油开采而成为美国的巨富。他的名字叫霍华德-休斯(HowardHughes)

19261927年和19291932年间,有一位学生在哈佛大学断断续续地读了三年的书。最后他禁不住各种科研工作的诱惑,还是自动中止了在哈佛大学的学业。他后来获得了500多项的专利,是继爱迪生之后美国最出名的发明家。他的名字叫波尼·莱特(BonnieRaitt)

1966年,有一位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哈佛二年级学生,因创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乡村乐队"国际潜水艇乐队"而从哈佛大学退学。他后来成为当时一名著名歌手,他的名字叫格兰姆-帕森斯。

当然,在盖茨一门心思钻研计算机时,他并没有从哈佛退学的打算。盖茨最后下定决心从哈佛退学,得归功于他的老搭档艾伦。为了拉这位小兄弟回华盛顿州去创业,艾伦不惜放弃原来的工作,随盖茨来到哈佛,并就地找事做,以便劝说盖茨退学。

在艾伦三天两头的劝说下,盖茨终于动摇了读完哈佛大学的信念,在大三时退学。盖茨当初决定从哈佛退学,曾受到许多亲朋好友的劝阻,其中也包括他的一位室友。有趣的是,数年后,当这位室友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攻读MBA课程时,盖茨又来劝他退学去共创天下。他禁不住昔日室友的轮番劝告,最后真从斯坦福退了学,去出任盖茨那间20来人小公司的总经理。

盖茨的父亲说有一些迹象显示他的儿子或许不是一般人,但没想到会有如此的成就。在他的班级里有许多聪明的孩子,他或许不是最聪明的。他很早就表现出令人诧异的独立性,他的性格、字里行间都显示出他的想法非常的独立。

这种独立性让盖茨放弃了哈佛大学转而从事自己喜欢的计算机行业。他专注于软件,于1975年创立了微软公司,1986年他31岁时成为最年轻的自力更生致富的亿万富翁

成长篇:哈佛大学 总让老师难堪的学生

极有个性不仅是盖茨父亲的评价,也是盖茨大学同学的评价。在哈佛,他在谈话、阅读或沉思时,总习惯把头置于双手之间,身体前后猛烈地摇摆。有时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甚至还会疯狂地挥舞手臂。独立的个性让盖茨在大学期间获得了数学与计算机天才称号的同时也惹下了颇多的麻烦。

比尔·盖茨年轻的外表掩饰了他那残酷的竞争天性。他看起来比实际上要年轻许多。他的头发平直又不加梳理,头皮屑走到哪儿掉到哪儿。他个子小,人又瘦,声音很尖。因为是个左撇子,于是他成了那些没有什么意义的技能方面的高手,比如单脚跳越过垃圾箱,或立定跳过长凳等。

盖茨从小孤僻、自闭、独来独往,12岁时他就因不爱和其他小孩交往,并且常常一连发呆几个小时而让父母担心。当年的一个同学回忆道:他很讨人厌,总是很自信,特别好斗,而且聪明得可怕。人们一想到比尔就觉得他有可能会拿诺贝尔奖,但他一点也不懂礼貌。

在哈佛,盖茨依然不算好孩子,他仍旧无法抵抗电脑的诱惑,于是就经常逃课,一连几天呆在艾肯计算机中心的电脑实验室里整晚整晚地写程序、打游戏,因为那时使用计算机的人还不多。有时疲惫不堪的他会趴在电脑上酣然入睡。盖茨的同学说,他常在清晨时发现盖茨在机房里熟睡。

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返回学校后,当盖茨认为创办公司的时机尚未成熟而继续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开始了玩扑克,疯狂地玩,扑克和计算机消耗了他的大部分时间,并成了宿舍里的高赌注扑克赌博的一个常客。

在课堂上睡觉是盖茨常有的事。他的生活极其紧张,三天不睡觉对他来说如同家常便饭。据一位朋友说,他通常36个小时不睡觉,然后倒头便睡上十来个小时。盖茨睡觉的习惯很独特,他从不在床单上睡觉。累了的时候,他就躺在他那张乱糟糟的床上,拉过一条电热毯盖在头上,不管何时也不管环境如何喧闹,他总能马上进入甜甜的梦乡。盖茨至今仍保持着这个习惯,当他坐飞机时,他常用一条毯子盖在头上,然后在整个航程中酣睡不止。

他是一位头脑清晰的思考家,但却容易感情用事,他很富有也很幼稚。在控制性情方面,他从未成熟过。他的一位朋友这样评价盖茨。

即使在哈佛大学这样天才荟萃的学府,盖茨也时常与老师为难。他上课得表现也跟在中学时一样,把课堂当成战场。他坐在教室里,课桌上连一个笔记本也没有,只用两手抱着脑袋,样子显得十分厌倦。他看着老师在黑板上解题,过了一会儿,便说:老师,你有个地方不对,让我来给你说。这常常让老帅窘得下不了台。

他有意制定了一套行事策略:大多数课程逃课,到期末再猛学一阵。我是想看看我花最少的时间能得多高的分数。他的智力从不在话下,但是老师布置的练习题,盖茨只做百分之二十。他具有在脑子里做运算的特殊天赋以及近乎照相机般的记忆力。多年以后,他仍能高兴地复述微软数百职员中许多人的牌照号码。

盖茨还喜欢辩论,但是辩论的时候言语粗鲁,充满讥讽甚至带有侮辱性。在他表达观点时,如果有人激怒他的话,他会暴跳如雷。在成为一个商业巨人后,他依然说话语调尖锐高亢,满口俗话,态度傲慢甚至粗鲁。对微软公司的大多数编程人员来说,和盖茨一起参加技术会议就如同是进行语言测试一样。

盖茨有一种发现他人纰漏的惊人能力,在辩论的时候表现尤为突出。如果给他看《蒙娜·丽莎》,他会看到败笔。一旦发现一个人的漏洞,他就会用他最喜欢的字眼,诸如傻瓜疯子之类将人贬得体无完肤。

就连与他合作多年的好友艾伦,他也丝毫不示弱。虽然盖茨和艾伦都对科学和计算机有着强烈的兴趣,两人也同是数学尖子,但盖茨的争强好胜则是二人之间最突出的差别。盖茨清楚,只有当他处于上风时他才可能和别人共事或者成为好友。相识后不久,他就对艾伦说:我很好相处的……只要让我拿主意就行

他是个富有的少年,永远不用担心房租钱从哪儿来。他的祖母留给他100万美元的信托基金,他父亲为他买了第一栋房子——90万美元的公馆兼单身宿舍。他是那种让很多人或喜或恶的人。他比任何人都要精明,而他自己也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长大的盖茨有着一张长不大的娃娃脸。许多竞争对手就是被这个外形清瘦、头发蓬乱、带着头皮屑的大男孩的那张诱人上当的面孔所迷惑。尽管盖茨看上去像个仓库保管员,但他却成了一个令人敬畏的商业巨子。他喜欢舒适地坐在电脑前,一边吃比萨饼,一边喝可乐,一边彻夜不眠地编写电脑程序。

更让老师难以接受的是,盖茨在哈佛大*用学校的计算机开发出软件,进行商业推广,赚了不少钱,为此受到了学校的严厉批评,并警告不得再犯。因为学校认为比尔·盖茨违背了供公共教育的教学设施不得用作牟利的大学精神

成长篇:哈佛大学 数学奇才

比尔·盖茨善于编程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程序本身蕴含的运算性与逻辑性。他良好的数学基础和丰富的科学知识,使得他在编程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当时,连许多高年级学生都来向他请教,其中包括保罗·艾伦。艾伦比盖茨高两届,他常向盖茨挑战。当他遇到难题时,就对盖茨说:嘿,我敢打赌你不会做这道题!”而争强好胜的盖茨就会设法证明他的话是错误的,不管这道题有多难。他们在这种挑战和应战中得以互相提高。比尔·盖茨的天才在于他善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种特长与思路开阔以及知识、经验的丰富是分不开的。

在哈佛大学,比尔·盖茨在数学方面最得意的成就是提出了解决一个数学难题的方法。那是刊登在数学杂志上的难题:一个厨师做了一叠大小不同的煎饼,他要不断从上面拿起几个煎饼翻到下面。假设有N个煎饼,厨师需要翻动多少次,才能完成这个排列?

比尔·盖茨想出了解这道难题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他将这个方法告诉了数学老师教授克里斯托斯·潘帕莱米托。潘帕莱米托将比尔·盖茨的方法记录下来,发表在《非线性数学》杂志上。据说比尔·盖茨的这个解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突破性进展,其影响至少可以在数学界持续15年之久。

但是在群英荟萃的哈佛大学后,盖茨很快发现,竟有人比他还有数学天分,这曾使他甚感沮丧。

有一天晚上,他就邂逅了其中的一位天才学生,此人对他的影响之大就像他高中时的老朋友保罗·艾伦一样。这个名叫斯蒂夫·鲍尔默后来成为了微软的新总裁。两人的友谊在一次观看雨中情发条橙电影时得到巩固。

虽然他们住在同一层宿舍楼的两端,但是经常在一起学习,并在学业和一些运动项目上展开激烈竞争。

斯蒂夫·鲍尔默和盖茨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他们都是一样精力充沛,可以长时间熬夜不眠。但盖茨常通宵达旦玩牌,两人会在早餐时碰面,一起讨论应用数学,他俩一起选修研究生的数学和经济学,但盖茨大多数时候都逃课,期末才玩命突击,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得尽可能高的分数,这就是他们的游戏。

宏观经济学的期末考试中,两人虽然从未上过一堂课,但鲍尔默得了97分,而盖茨高达99分。虽然两人都想将上课时间降到最少,但与盖茨的不务正业不同,鲍尔默则将大量的时间投入社会活动,他不仅管理足球队,担任文化社社长,还是社交俱乐部的成员。总体来讲,二人都是数学高手,但巴尔默更胜一筹。在一次著名的全国性数学竞赛中,巴尔默还击败过盖茨。盖茨在鲍尔默的保护下被接纳进哈佛的一个社交俱乐部,但因为总是笨手笨脚,他依然像个局外人。

两人个性不同,但较为投缘,用盖茨的话说,两人是高频段交流,彼此能接受对方的全部信息。两人经常如两态联机的终端一样,或争论或玩笑或嘲笑或闲聊。

当盖茨决定从哈佛退学,曾受到许多亲朋好友的劝阻,其中也包括史蒂夫·鲍尔默。有趣的是,数年后,当史蒂夫·鲍尔默来到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攻读MBA课程时,盖茨又来劝他退学去共创天下。经盖茨的轮番劝告,最后史蒂夫·鲍尔默从斯坦福退学,去了盖茨创办的当时只有20来人的微软公司。

与他的哈佛朋友盖茨一样,巴尔默最终没有完成学业,不过他在头一年就获得两项一万美元的奖学金,从而名声大振。为此,旧金山的风险资金投资商、盖茨的好友安·文布拉德称赞巴尔默智力超群

由于发现还有其他的人在数学方面的天分高于自己,比尔·盖茨于是开始一门心思钻研电脑,认定这是自己的生财之道。比尔·盖茨喜欢说他进入计算机业仅仅是因为他想写出伟大的软件,想尽自己所能创造出最好的产品,但在早期,更强大的动力其实就是赚大钱的欲望。因为在学校期间他也一直没有停下创业的步伐。

比尔·盖茨在谈到数学与电脑的关系时说:很多著名的电脑专家都有深厚的数学功底,这有助于他们把握证明定理的纯粹性。这种纯粹性只能用确切而非含糊的语言来论述。在数学中,你不得不把定理用一种潜在的方式加以联系,你经常得证实能在更短时间里解出一道题来。数学与电脑程序设计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这一点也许在我心目中要远远胜过别人,因为这是我看问题的出发点,我想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很天然的联系。

随着比尔·盖茨在计算机领域日臻炉火纯青,计算机软件事业的大门轰然洞开。在微软,人们使用计算机语言描述盖茨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处理能力和无限的带宽,他十分擅长并行处理和多任务处理。

现在,盖茨可以同时在两台计算机上工作,一台从互联网络中连续不断地获得数据,另一台处理着上百封电子邮件和备忘录,把他的大脑与网络联成一体。他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实在惊人,也许他的思维真是数字化的。正是这样一个具有革命脑的人领导了个人计算机革命,并将微软变成了一个媒介和网络巨人

成长篇:哈佛大学 我应为王

比尔·盖茨的格言是:我应为王。即使是屈居第二,对他来说,也是不可忍受的。

他曾经对他童年时代要好的朋友说:与其做一株绿洲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中的橡树,因为小草毫无个性,而橡树昂首天穹。

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不做笔记的比尔盖茨·盖茨却抄写过洛克菲勒的一句名言:即使你们把我身上的衣服剥得精光,一分钱也不剩,然后把我仍在一个孤岛上,但只要有两个条件――给我一点时间,并且让一支船队从岛边路过,那要不了多久,我就会成为一个新的亿万富翁……”

由此看出,盖茨在小得时候,就有一种执着得性格和想成为人杰得强烈欲望。他得同学曾回忆说:任何事情,不管是演奏乐器还是作文,除非不做,否则他都会倾其全力花上所有得时间来完成。

童年的比尔·盖茨对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追逐跑跳不感兴趣,愿意一个人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下,他很早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性格,只要他想办的事情,就一定要干到最好,如果是与别人比赛,就非得胜不可,认准了的事情,任凭别人说什么,他都要一门心思干到底。

他的进取精神在整个年级是赫赫有名的,几乎没有一个同学能比得过他。盖茨4年级时。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道作业,要学生写一偏四五页长得关于人体特殊作用的作文,结果,盖茨一口气写了30多页。又有一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一篇不超过20页的短故事,而盖茨却写了100多页。

他的同学回忆说:比尔不管做什么事,他都要弄它个登峰造极,不到极致,他决不甘心。

盖茨身上散发出来的竞争精神似乎是天生的,但也与他童年时代的游戏,体育运动等密不可分。不管是与他姐姐克里斯蒂娜一起玩拼板游戏,还是在每年一度的家庭体育项目比赛上,或是与其他朋友在乡村俱乐部的游泳池里,他都会全力以赴,从不放过任何一次证明自己的机遇。

一次,比尔所在学校的牧师见孩子们对《圣经》不感兴趣,就找了《圣经》中最枯燥难记的一大段文章,对孩子们说:谁要能一字不差地背诵这篇文章,就可以免费参加在太空尖塔餐厅举行的就餐聚会。在太空尖塔餐厅就餐,是所有孩子都想参加的事情。尽管比尔的爸爸妈妈有经济能力带他登塔就餐,但好胜的比尔决心要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这样的机会。于是他参加了这次比赛,结果他用最短的时间,准确地背下了指定的内容,获得了登塔就餐的奖赏。童年的小小胜利,使比尔对自己的追求更加执著。他认识到,干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事实上,盖茨一直是在竞争中长大的。他全家都喜爱竞争。一位朋友回忆道,每天晚上他们都玩罗圈搏rochambeau的音译,一种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以决定谁来洗碗。他的祖母曾经是大学篮球明星,还是一个牌迷。许多晚上,全家一起在晚饭后玩刽子手牌戏。

在上哈佛大学时。盖茨还一度迷恋上了扑克赌博。虽说是玩扑克,可盖茨一旦投入,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决不亚于对计算机的热情。就好像他正在干一件他认为十分重要的事情一样。刚开始时,盖茨输的一塌糊涂。但他一点也不灰心丧气,坚信自己打得多了,一定可以玩好。果然,慢慢地,他变成了一位玩牌高手。

比尔没有干不成的事,他的朋友布莱特曼说,他总是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决不轻易放手。他的绝心就是,不干则罢,要干就干好。玩扑克与研究软件,比尔都做的很好,他可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说到学习,早在盖茨中学时代,他的数学就是全校学得最好的。即使在哈佛大学这样天才荟萃得学府,比尔·盖茨得数学才能仍很突出。

按比尔·盖茨的天分,向数学方面发展,无疑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家。但他发现还有几个同学在数学方面比他更胜一筹,于是他放弃了专攻数学的打算。因为他有一个信条:在一切事情上不屈居第二。

现在,盖茨的家庭游戏已经演化成一场精巧的微软年度大事,称为MicroGames。有位软件业主还记得,在一场乒乓球比赛中击败了盖茨。几小时后,当绝大部分客人都离开后,盖茨走向他,真真切切地生气了,因为他输了。你让我在所有人面前大大地丢脸了。他叫喊道。比尔·盖茨,这个世界上最富裕的人,竟然因为在公开场合输了一场乒乓球而恼羞成怒

盖茨能成为软件霸主,聪明并不是第一位的,他不愿屈居第二的志向才是真正成功的动力,试想有此等霸气,天下谁能与之争锋

成长篇:哈佛大学 不务正业 弃学从商

我应为王的信念让盖茨牢牢地掌控了自己的命运。不应该按人家说的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这也成了比尔·盖茨性格中的最大特点。当他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而果断地从哈佛大学退学这件事上,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盖茨从小就没有停止过对科技和利益的追逐。盖茨最初的商业行为一直是和保罗·艾伦紧密相连的。在成立日后名动江湖的微软公司之前,盖茨和艾伦早先已一起创办了两家公司,第一家成立时盖茨才念八年级。

1972
年夏天,已进入华盛顿州立大学的艾伦拿来一本《电子学》杂志,告诉盖茨有一家新成立的叫英特尔的软件公司推出一种称为8008的微处理器芯片很有趣,于是两人毫不犹豫地花了376美元买了一颗芯片,不久后就摆弄出一台机器。为了赚钱,他们还成立了一家交通数据公司,并四处寻找业务。他们想出售自己设计的用于分析数据的机器。保罗·艾伦去了好几个州,还去了加拿大向官员们游说。但是,没有多少人想买他们的机器。后来,美国联邦政府决定向各市县政府免费提供交通数据分析服务,这一来,就没有人愿意再花钱让他们的交通数据公司来解决问题了。

为了解决公司的经营问题,盖茨甚至考虑要从哈佛大学退学。他告诉父母,他和艾伦决心开一家他们自己的电脑公司。在父母的极力劝说下,盖茨决定将退学的事暂时放一放,先找一份工作再说。

盖茨大学一年级结束后的暑假,艾伦跑到波士顿,和盖茨一起在当地一家叫做霍尼韦尔计算机公司找到了工作。

就在他们工作后不久,电脑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已露出了微型化的苗头。盖茨和艾伦都确信,电脑的发展已到了关键地步,一旦爆发,就会引来一场惊人的技术革命,电脑将走入千家万户,成为像电视机、汽车一样普及的物品。艾伦比盖茨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艾伦不断地对盖茨说:我们开家公司吧,我们干吧。

当时,虽然盖茨很想与艾伦一起干,但他觉得创办公司的时机还没有成熟,于是,他决定继续留在学校,而艾伦仍留在霍尼韦尔公司工作。

最佳时机终于来临了,1975年元旦,艾伦在《大众电子》杂志上,看到第一台上市的微电脑——“牛郎星8800”,由新墨西哥州的MITS公司研制成功,并指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计算机,堪与商用型号相匹敌

这是一个没有显示器和键盘,只有开关控制板和明灭灯号的怪家伙,名称源于《足球大战》。盖茨的潜意识如电光火石般一闪:个人计算机革命发生了,它将改变整个世界。,两个年轻人为之兴奋,兴奋之余,也发现了问题:微电脑没有电脑语言,所有电脑语言都是为大电脑写的。俩人立即决定编写可以在这种新机器上运行的计算机语言。这个大胆的决定为盖茨和艾伦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路,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但是问题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台机器,更别提拥有进行程序调试的电脑了。

盖茨和艾伦想法子从英特尔弄到8080微处理器的详细说明书,于是艾伦着手写一段软件程序,它工作起来就像微处理器一样。结果,盖茨和艾伦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周,通过使用哈佛计算中心的设备,盖茨把一种简单的编程语言——BASIC的最初版本拼凑在一起。

那时候,保罗常常把我从垃圾桶上拉回来,而我却继续趴在那里不肯起来,因为在那里我找到了一些上面还沾着咖啡的程序设计师的笔记与字条,然后我们一起对着这些宝贵的资料来研究操作系统。

1975
2月,艾伦亲赴MITS——开发牛郎星的公司演示。当艾伦两指交叉向上天祈求好运保佑他们的阿尔泰Basic程序成功运行时,牛郎星的发明者罗伯茨和他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暗自希望他们的电脑能藉此投入工作。

在小心翼翼的漫长等待后,双方的愿望都实现了,随后生意成交。这一创举不仅点燃了牛郎星的星星之火,更造就了计算机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刻;与此同时,与大型计算机相连的哑终端开始让位于功能齐全、只有桌面大小的个人电脑

这年春天,艾伦进入MITS,负责软件开发的副总裁一职。念完二年级课程,盖茨也飞往MITS,加入艾伦从事的工作。

1975
5月,比尔·盖茨再次产生了退学的想法,他希望能和好友艾伦一起创办一个软件公司,由于父母的极力反对,比尔·盖茨没能马上退学。比尔·盖茨的母亲还专门安排当地一位白手起家的千万富翁斯托姆与盖茨交谈,劝说盖茨打消开公司的念头,继续他在哈佛的学业。

交谈中,盖茨向斯托姆解释,他认为个人电脑时代已经到来,这正是他大展身手的好机会。他还用极富激情的语言描绘了未来远景。斯托姆被打动了,衷心地说:任何一个对电子学略有所知的人,都应该明白这确实存在,并且新纪元确已开启。有了斯托姆的鼓励和指点,盖茨退学的念头更坚定了。虽然他直到1977年初才真正办理退学手续,但当时他的心早飞走了。对他来说,这所名牌大学已经只是一个负担,而不是助跑器。

两个月后,盖茨与艾伦合作创建他们的第三家公司。为了这个公司,艾伦提前6个月从华盛顿大学辍学。我们现在不行动的话,就太晚了。艾伦说希望在计算机语言行业里一试身手开始他们心中的梦想。

公司的名称来源于在与密特斯公司签约准备合同文本时,无意识写下的这样一句话: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为做微型软件(MicroSoft)而工作。这个微软的公司名号让比尔·盖茨很是得意了一把。微软公司成立时,比尔·盖茨正好20岁。

为了公平划分股份,两位创始人靠比拼各自编写的Basic编译器代码数量来进行分配。最后年长的艾伦心甘情愿地得到比自己年纪轻的盖茨稍少的股份,占了40%。艾伦是一个喜欢技术的人,所以他专注于微软新技术和新理念。盖茨则以商业为主,销售员、技术负责人、律师、商务谈判员及总裁一人全揽了,两位创始人配合默契。

借助牛郎星的风行,Basic语言也推广开来,同时微软又赢得了GENCE这两个大客户。他们从MITS拿到的版权费总共为18万美元。受到初战告捷的鼓舞,盖茨打算中断他和艾伦与MITS签定的合同,理由是MITS的领导爱德华·罗伯茨没有尽最大努力将BASIC许可证颁发给其他计算机制造商。最终,争议被交付裁决,盖茨赢了,这以后几乎成了定势。因此,Micro-Soft(他们不久即去掉了连接号)向所有申请人颁发其语言的许可证,并开始建立自己的事业。

1976
年末,艾伦最终决定离开罗伯茨的公司自己去闯天下。两个月后,四年级已念了一半的盖茨也永远离开了坎布里奇。当被问及当年创办微软是否担心会失败时,比尔·盖茨表示,他是一个非常走运的人,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在了一个正确的位置上。

那个时候计算机技术刚刚起步,我想即便不从哈佛退学,创办微软,那个位置上也同样会有别人出现。比尔·盖茨说。应该说比尔·盖茨果断的退学这件事,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反复思考才决定的。盖茨敏感地意识到,计算机的发展太快了,等大学毕业之后,他可能就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热爱的只有他的电脑,只有在电脑前,他才觉得自己是伟大的,只有在电脑前,他才感觉得到自己的价值,对于这个还有点孩子气的年轻人,电脑意味着他全部的事业。他果敢地把握住了机遇,为他开创软件王国的霸业拉开了序幕

创业篇:创业是悬崖上美丽的舞蹈 利用信息捷足才能先登

比尔·盖茨有这样一个观点:每张书桌上会有电脑,每个家庭会有电脑。每台电脑都用微软产品则是他的梦想。这个梦想源于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具有预见性的创业计划。早在湖畔中学的时候,盖茨和艾伦就迷上了一台笨拙的计算机终端。这个贵族式学校超前的眼光让学生还在60年代末就使用上了计算机——事实证明,正是这笨拙的庞然大物对盖茨的成长创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75
年,年仅19岁的比尔·盖茨和他的朋友保罗·艾伦创建了电脑软件公司——微软。微软在成立十四年后终于实现了他的目标,成为首家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的软件公司。如今,几乎所有的工业和商业组织都依赖于电脑,依附于微软帝国建立起来的庞大的软件系统,只是程度上稍有不同而已。1998年,当盖茨的财富火箭般上窜的时候,他每天进帐最多达5000万美元。孜孜不倦于软件的创业历程,盖茨用自己奇异迷人的舞姿在悬崖边上迎风舞动出了动人心弦的华章。

如今,绝大多数人都知道通过一种被称作为计算机语言的东西让计算机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70年代中期,虽然个人电脑的作用还不明显。当今计算机方面的许多发展是由于约两百年前许许多多天才们的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的结果。当然改变这个进程的功勋人物里少不了电脑奇才盖茨。

1742
年,法国的数学家布莱兹·帕斯卡尔发明了合算机时,这种庞然大物还只是实验室里的宝贝疙瘩。普通人很少能有机会接近。19世纪中叶,这种机器又被查尔斯·巴比奇加以改进和发展,1823年,他开发出一台实际上能够编制程序的庞大的分析机。巴比奇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然而,一百多年后,直到1948年第一台真正的计算机才问世。

这些机器不仅体形臃肿,而且操作起来非常麻烦,要么需要不停地扳动上千个开关,要么需要人们把一串串简单的指令翻译成繁琐而又冗长的机器代码,通过纸带传送给机器。操作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面十分不友好。

改观这种情况的人有许多,但做得最好的就是盖茨。当盖茨创建微软公司并开始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业历程时,作的唯一工作就是在机器与人之间搭起一座桥梁。盖茨曾经这样说过:做生意,要想赚大钱,关键在于把握趋势……”

而盖茨之所以能够创业成功,其奥秘之一就是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掌握了市场的先机。快速掌握并合理利用信息成为了盖茨成功的法宝。

我想编写计算机软件,这是件非常专业的事。我知道它会成为一个很大的行业。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但我预感到计算机将会成为每一张办公桌上很有价值的工具,而且最终会成为每个家庭有价值的工具。盖茨说道。

盖茨在13岁时就开始编写计算机程序,自中学8年级起,便利用闲暇时间从事电脑程序设计的工作,并且从中获利。对于计算机的痴迷让他时刻不放过观察这个领域里所发生和变化中的细枝末节。

当盖茨1975年成立微软公司创业的时候,全世界最顶尖的公司叫IBM,由汤姆·斯沃森领导着。当时一台电脑足有现在我们整个摄影棚这么大,但是比尔·盖茨的眼光已经看到25年之后,我们的桌上会摆上一台小型的电脑。IBM则不是这样认为,这从它的名字也可看出来:I代表internation即国际,B代表business即商务,M代表Machine即机器,所以IBM认为它的主要顾客是公司而非个人,而公司一般用大型电脑。

同样在1975年,美国的史蒂夫·乔布斯在车库里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80年代开始的时候,乔布斯而不是盖茨被认定为数字化企业家的象征,虽然两人同年出生,但乔布斯更具有60年代的反叛色彩。他与盖茨争夺家用电脑的主导权之战像是一场艺术对商业之战。乔布斯为自己产品起的名字叫做ApplePCPC代表的真正含义就是个人电脑。他瞄准的就是个人电脑这个巨大的产能市场。所以乔布斯在24岁的时候资产一度高达5亿美元,成为全美年轻人崇拜的偶像。

但是是起步开始创业,盖茨在连25年之后,已经凭借着DOSWINDOWS等操作系统牢牢占据了软件市场,身价超过600亿美元,与乔布斯相比足足超过了60多倍。几乎位于同一起跑线上,为何25年后身价会有如此大的差距?难道盖茨比乔布斯聪明65倍吗?不可能,这其中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盖茨对信息资讯梳理把握的能力比乔布斯更好。乔布斯虽然掌握了个人电脑的趋势,但盖茨了解控制电脑硬件的是软件,软件应该是一个更大的趋势,所以盖茨会成为世界首富

现代经济社会,市场就是战场。谁占据信息优势,提前占领了市场谁就得以生存。谁失去了市场,谁就意味着灭亡。微软的生存和发展的每一个步骤与策略,都在揭示着市场这一血淋淋的规律。

微软在1975年诞生之时,仅有一种产品,3名员工,年收入仅16000美元。然而谁能料到这样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公司能在20年后一跃成为风靡全世界的巨型高科技公司,拥有产品200多种,雇员17800多名,年收入达130亿美元之多,直至今天,在电脑软件业界稳坐第一把交椅,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盖茨开始创业时,仅仅是因为盖茨童年的伙伴艾伦在《大众电子》杂志上,看到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计算机,堪与商用型号相匹敌牛郎星8800”已经研制成功的消息。由于他们一直关注电脑芯片及微电脑的研制工作,并且试图制作过自己的计算机,因此他们对这些消息十分敏感。从这则消息开始,盖茨和艾伦就已认定那些像PDP8型的小型机的末日快到了。

当时,一些较大的公司已开始使用大型电脑进行现代化办公,聪明的盖茨预感到家庭电脑时代即将来临,将来的世界必将是电脑化时代,一个巨大的商机已经摆在眼前。错过这个机会,将会错过一个时代,被这一信念所指引,盖茨和好友保罗?艾伦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

他们看到微型计算机研制成功的消息后,并不仅仅停留在新产品诞生的喜悦之中,而是设法了解到这种计算机缺乏支持计算机运行的语言。于是,盖茨和艾伦就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周,为8080配上Basic语言,此前从未有人为微机编过Basic程序,盖茨和艾伦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路,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随后他们的微软公司了解到当时的计算机巨头IBM也在寻求操作系统的软件支持,于是他们就从另一家公司获得了一种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许可证,并将其改进后于1981年以MSDOS微软磁盘操作系统)为名推向市场。此举使微软的操作系统软件借助IBM这股大风,平步青云,销售量猛增。而且相对于其他竞争者而言,微软的操作系统软件是最早进入市场的,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由此它轻而易举地赢得了更多用户的认同。

善于在瞬息万变的竞争中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是微软成功的法宝。这当然与公司第一把手比尔·盖茨的精明能干、高瞻远瞩是分不开的。盖茨说,谁最先把握住了信息,就意味着谁最先获取了胜利的法宝。

MS
DOS操作系统是通过使用者键入命令,为电脑提供指令,使电脑执行各种工作程序的。当几年后,盖茨从竞争对手苹果公司获取了对方正在研发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时,微软也亦步亦趋,于1985年,微软推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用一种友好的、卓越的图形用户界面来服务计算机用户。

1987
年,由于电脑市场的激烈竞争,个人电脑得到了飞速发展,微软的“Windows”10已明显滞后于市场。OS2等操作系统也呼之欲出,精明的盖茨在充分分析市场信息之后,发现软件大战最终裁决权并不在他们自己手上,而取决于市场。在这样对自己十分不利的信息中,发现了对自己十分有利的商机。于是继续推进Windows操作系统的研制工作,直到1990年推出Windows之后情形才大不一样,凭着一股屡败屡战的韧劲儿,微软公司终于发展成为年利润额达250亿美元的大企业,最终在市场上赢得了霸主地位。

与其说盖茨是创业家,不如说是产业预言家。盖茨有关个人计算机的远见和洞察力一直是微软公司和软件业界成功的关键。即使过了三十岁,他仍然自己参与程式设计与开发,维持与科技间的温度。盖茨积极地参与微软公司的关键管理和战略性决策,并在新产品的技术开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他的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会见客户和通过电子邮件与微软公司的全球雇员保持接触。其余的时间就在办公室两台电脑的不同窗口中工作,一台从互联网络中连续不断地获得数据,另一台处理着上百封电子邮件和备忘录,把他的大脑与网络联成一体。他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实在惊人,也许他的思维真是数字化的:没有脆弱的感情,没有含混的模拟状态,只有数十亿的二进位脉冲、冷静地将输入转化成正确的答案

而目前的微软在全球80多个国家有分支机构,员工多达40000名。对于内部信息的有效收集也是微软成功的奥秘之一。杰夫·斯密斯,微软团队产品经理说:微软必须知道今天谁在干什么,我们还希望他们知道,明天微软希望他们干什么。我们需要实时的信息以保证为大量的团队改组或者其他改变提供指示。作为智力产业,了解员工在哪儿,在干什么,他们擅长什么,他们需要怎样的培训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作为互联网的积极倡导者,对微软而言,最重要的是迅速改变以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微软的基业也就在这无穷无尽的信息吸收处理中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一棵小草飞速膨胀成一株参天巨树,并且强大得让人瞠目结舌

创业篇:创业是悬崖上美丽的舞蹈 制定一个可行的创业计划

盖茨有个尽人皆知的著名梦想:将来,在每个家庭的每张桌子上面都有一台个人电脑,而在这些电脑里面运行的则是自己所编写的软件。当然,这一梦想并非仅仅出于一种纯粹的理想主义,少年盖茨在为自己的这一梦想激动的同时,也隐隐看到了在它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这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因为这位西雅图著名律师的儿子从小酷爱阅读的就不是儿童图书,而是法律和商业方面的成人杂志。

从盖茨的青少年时代,我们可以看出,也许盖茨最早所具有的梦想与一般人相差无几,财富、成功、金钱对一般人只是一个抽象的观念而已,但盖茨却能够将这一梦想与自己新接触的计算机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他的梦想有了坚硬的基石。

实力雄厚、眼光开阔的家庭背景是盖茨创业最大的财富,加之赶上PC市场的大发展,还有美国市场鼓励创新、宣扬创业的机制,更有美国人历来以快速积累财富评价个人行为才智的价值观,都是盖茨成功的内在动力诱因。比尔·盖茨19岁创业时默默无名,到了三十几岁居然成为白手起家的世界首富,他的思考模式、做事情的方法也是和一般的企业家是不一样的。

早期盖茨和艾伦也只能从开创性的工作中更多地体会创造的乐趣,而不是财富的滚滚而来。但是盖茨在创业之初对于软件推广就有了一个独特的计划。他的创业计划就是将原来自娱自乐、甚或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技术水平的软件变成赋予商业价值,使其变成盈利的工具。盖茨是第一个提醒人们重视软件非法复制问题的程序员,也是盖茨结束了最初一些编程人俱乐部所倡导的开放共享的传统。

1975年,盖茨和艾伦开发出为阿尔塔使用的BASIC程序时,这套简单的程序让濒临破产的艾德·罗伯茨凭借可以简单操作的微型计算机重新获得了生机。几乎在一夜之间,微型仪器公司所收到的现款不但摆平了30万美元的赤字,而且还有了25万美元的盈余。拥有个人计算机的机会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他们把支票和汇款寄住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公司。更有一些计算机迷乘坐飞机来到阿尔伯克基,希望能够更快地得到阿尔塔计算机。

盖茨也因此坚定了其创业的信心,将自己的财富之路设定在通过销售软件来赢得市场。他希望自己的软件能在整个市场上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盖茨从创业之初就通过法律约束来巩固这个地位。当年夏天,他们与罗伯茨正式签署了许可协议,着重申明了关于8080计算机的配套软件的使用权利,并按每个拷贝收权利金:4K版本BASIC每个拷贝30美元;8K版本BASIC每个拷贝35美元;扩展BASIC每个拷贝60美元。

这个在盖茨父亲指导下签署的有效期为10年的协议给予了微型仪器公司独有的在全世界范围使用和许可BASIC的权利,包括向第三者发放从属许可的权利。但是精明的盖茨在协议中同时也声明,微型仪器公司同意全力以赴许可、推进并使BASIC商业化,如不能尽力,将构成此协议终止。

这句当初看起来不关痛痒的话,却决定了盖茨和微软公司最初的命运。因为,BASIC商业化的推进,正是意味着盖茨财富价值的实现,更重要的是,这个协议后来引起了诉讼,但是最后诉讼胜利,也完全是靠了这几句话。

这个协议最后成了不断兴起的计算机软件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的范本,成为这个行业的法律标准。而这种按每个拷贝收权利金的软件转让方法,也在当时开了软件盈利模式的先河。虽然这个协议给盖茨带来的潜在商业利润就是几个月的时间能从软件开发中赚到18万美元。但这并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有了一个清晰可行的创业计划:通过开发软件并进行市场推广,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

最初,微型仪器公司每月售出几千台机器,但是却只能卖出几百套BASIC,盗版软件成了盖茨创业路上最大的拦路虎。整个1975年过去了,他们仅收到少的可怜的万美元软件许可费。

当时,自由拷贝软件是电脑爱好者们的传统,不为软件付钱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盖茨出于为微软利益着想的目的,第一次勇敢地向传统提出了挑战。19761月,他在《电脑通讯》杂志上发表了有名的《致电脑爱好者的公开信》,信中把软件的非法拷贝者称为贼,并断言:如果不给软件开发者合理报酬,就不会有人去开发真正有用的软件

信的开头这样写到:对我来讲,现在的电脑爱好者圈里最要命的问题就是缺乏优秀软件,相关书籍和应用软件。如果没有好的软件和一个懂得编程的所有者,个人电脑简直就是一种浪费。高质量的软件可以被业余爱好者编写出来吗?

他诘问电脑爱好者,多数的电脑爱好者必须明白,你们中大多数人使用的软件是偷的。硬件必须要付款购买,可软件却变成了某种共享的东西。谁会关心,开发软件的人是否得到报酬?

在给盗版者写了第一封公开信后不久,又盖茨写了第二封公开信。他的言词越来越激烈。要求个人计算机的早期用户们停止盗用他们的软件,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赢利,才能用赢利生产更好的软件。这些信件在软件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但盗版风仍愈闹愈凶,成为一个时代的新闻。

其实,正因为盗版和盖茨的一系列反盗版的活动,才使微软的名声一下子传开了,并为盖茨的微软事业打下了社会基础。经过一番大讨论,源代码被纳入到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之内,从而使软件产业真正进入了商业化的时代。1979年,盖茨将公司迁往西雅图,并将公司名称从“Micro-soft”改为“Microsoft”

同时,有关微软公司的广告也不断出现,广告的直接提出了一个口号:没了微软,微处理器算什么?这个广告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了软件的重要性,强调了没有软件,硬件一点用处也没有。广告还自豪地宣称微软公司大量生产井提供优质软件,它面向任何数量、任何复杂水平上的任何微处理器。

为了减少盗版软件给微软带来的损失,盖茨还与微型仪器公司打了九个月的官司,最终成功收回了软件的许可权。在此期间,盖茨摸索出了另外一条反盗版的路子。他认为软件应该按固定价格卖给硬件公司,然后硬件供应商将软件的成本加到计算机的价格上。

?1981
年,微软通过向IBM的新款个人电脑授权许可MS-DOS操作系统大赚一笔,此后它又向其他计算机制造商进行软件捆绑销售,开创了在PC行业施展身手的舞台并一直持续至今。就这样,在低价授权、以量致胜的方式促销下,微软BASIC很快成了电脑产业的软件行业标准,当时几乎每一家个人电脑制造商都会使用微软授权的软件。

这样一来,软件公司就不必再为盗版而苦恼了,而且,微软通过这种方式还牢牢控制了产品,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以免费或者低价的方式迅速占领市场。后来,盖茨也反复使用这个伎俩,特别是当他进攻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中国市场时。先让大家用上他的软件,上瘾后,再收钱!因为没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也就是非法复制传播),任何一个新产品都无法获得足够的市场动力。

这些努力让盖茨和他的软件产品终于看见了黎明的曙光。从此,盖茨按照这个既定的创业计划,在软件开发推广的道路上开始了加速度的冲锋,驶向了微软帝国财富的巅峰。也正是在这些努力的推动和影响下,软件业才从无到有,并发展到今天这种蓬勃兴旺的地步

创业篇:创业是悬崖上美丽的舞蹈 创业搭档的选择

当微软公司在最初的广告攻势中宣传自己无所不能的编程能力时,任何不明就里的人看到这个广告都会以为这是一家很大的公司,其实这个大名鼎鼎的微软公司实际上只是一个4人店,差不多都是哈佛的或者是湖滨中学的那一帮子计算机迷。其中,很长一段时间公司里仅有两名雇佣员工是长驻的。他们住在阿尔伯克基一个没有什么家具的房子里,另外两个中盖茨在跑来跑去地上学,艾伦则服务于微型仪器公司。

但是正是这个简单的公司却赢得了IBM、苹果电脑等当时大型的电脑制造商的青睐,并逐渐确立了在软件行业的领袖地位。这一切成就的得来,并不单单属于盖茨一个人,在盖茨的光芒之下,还站着他创业中不可或缺的团队成员。

在盖茨的创业团队中,最不应该忽视的就是保罗·艾伦。这个因与盖茨一同创立微软而成为亿万富翁的依然过着极尽奢华的生活。他投资屡屡失手,投资的公司可谓一片狼藉。但这并不影响他一如既往地邀请亲朋故旧和娱乐及IT圈的名流来到他耗资数千万美元的游艇上享受声色之娱。而由他赞助进行的由私人企业进行的载人太空飞行已经在2004获得成功,也意味着这位昔日的创业者将成为最早遨游太空的商人。

艾伦是盖茨在湖滨中学的同学。其父亲当过20多年的助理管理员,因此从小博览群书。1968年,与盖茨在湖滨中学相遇时,比盖茨年长两岁的艾伦以其丰富的知识折服了盖茨,而盖茨的计算机天分,又使艾伦倾慕不已。两人成了好朋友,一同迈进了计算机王国,掀起一场软件革命。

在谈到他们之间的友谊时,盖茨回忆说:他读了4倍于我的科幻小说,另外,他还有许多解释自然之奥秘的书,所以,我就问他有关枪炮工作原理原子反应堆之类的问题,保罗把这些都讲解得头头是道。后来,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数学和物理作业,这就是我们何以会成朋友的原因。

艾伦的特点是说起话来柔声柔气,为人很谦虚。这一点在最初的公司业务开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与罗伯茨合作改进BASIC程序的过程中,罗伯茨虽然敬重盖茨的技术能力,但非常不喜欢他的对抗方式。罗伯茨说:盖茨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这就是问题的所在。艾伦比盖茨更富于创造性,盖茨和我争来争去,但是一个好办法也拿不出来,可是艾伦能。他对我们公司还是有一些帮助,而盖茨只能是添乱。有了艾伦从中斡旋,最初的合作才不致于破裂。

艾伦是一个喜欢技术的人,所以他专注于微软新技术和新理念。盖茨则以商业为主,销售员、技术负责人、律师、商务谈判员及总裁一人全揽了,两位创始人配合默契。艾伦在研发BASIC语言和操作系统方面显示了充分的远见。正是对于技术上的敏感,艾伦才不断地向盖茨提出创办公司的要求,并一再鼓动盖茨退学创业。

因为艾伦的谦让性格使然,微软公司开办之初,盖茨在合作协定中获得了微软公司大部分的权益。在公司股份中,盖茨占60%,艾伦占40%。因为盖茨可以证明他在Basic语言的最初开发中做了更多,而艾伦也认可这一点。不久以后,这种比例又进一步调整为6436。但是,从股份的多少不能划分的是,盖茨和艾伦这个精干的创业团队,缺一不可。

艾伦为盖茨制定了先赢得客户,再提供技术的公司发展战略。1981年,IBM的个人PC问世,急需一个配套操作系统。又是艾伦从西雅图计算机公司搞到了SCPDOS程序的使用权,两人对该软件程序作了扩展改编,重新命名为MSDOS,再反销给IBMMSDOS是微软开始走向世界软件业第一品牌的发家宝。

可以说艾伦是盖茨创业道路上最大的推动力。正是他拿着登有微型计算机研制成功的消息的杂志,去找盖茨,成功地说服了盖茨少打一些牌,而干点正经事。也正是艾伦对技术的痴迷使得全新的BASIC语言最终得以出现,使微软最终成为软件领域的巨人。也正是艾伦和盖茨研发的操作系统逼迫IBM后来不得不加入到个人电脑的战团中来。

艾伦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因为他优先考虑的不是业务,而是对技术本身的痴迷。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劳拉·里奇在这一点上也承认艾伦的重要作用:微软之所以能够被载入商业史册就是因为其操作系统的成功。

1982年,艾伦在一次商业旅行中突然病倒,诊断结果表明有癌变的迹象,应立即进行化疗和放射性治疗。在患病期间,艾伦意识到自己无法给予盖茨所要求的时间与精力,更重要的是,艾伦想自己开创一份事业,一个以互联世界为核心的事业。1983年,时任微软副总裁艾伦终于离开了蒸蒸日上的微软。当三年后,?微软公开上市时,艾伦拥有的近40%的股票让他成为全球顶级富豪之一。

而微软创业团队中的另外一个传奇人物也不容忽视。这个人在微软的早期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人物,但现在他却是微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他同样是盖茨的同学,是盖茨在哈佛大学同一层宿舍楼的好朋友。1974年,18岁的鲍尔默在哈佛念二年级时,认识了同楼里一个瘦瘦的红头发学生盖茨。对数学、科学和拿破仑的激情使他们成了神交,鲍尔默和盖茨搬进同一个宿舍,起名为雷电房

1980
年,即比尔·盖茨创建微软的第六个年头,盖茨聘请小自己一岁的鲍尔默担任总裁个人助理,也就是他自己的助理。在盖茨的游艇上以5万美元的年薪和7%股份的合同聘用了鲍尔默。当时微软才16名员工。鲍尔默是第17位员工。鲍尔默成为微软第一位非技术的受聘者。从此,鲍尔默就开始了他在微软至今已长达23年的激动人心的创业生涯。

鲍尔默是早期微软公司中唯一的一个非技术出身的员工。他对计算机没有兴趣,也不具备基础技术知识。但他与盖茨一样对数学都有着共同的兴趣。鲍尔默与盖茨不同的是,他善于社交。鲍尔默穿梭于哈佛的每一个角落,他似乎认识哈佛的每一个人。鲍尔默有句口号,一个人只是单翼天使,只有两个人抱在一起才能飞翔。

接下来,这位救火队长几乎干遍了所有部门——招聘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管理重要的软件开发团队,同英特尔和IBM等重要伙伴打交道,控制公司的营销业务并建立了庞大的全球销售体系。身材魁伟、习惯咬指甲、大嗓门、工作狂的巴尔默的天赋之一就是激励才能。性格狂躁的他与性格偏内向的盖茨成为完美搭档:那些与巴尔默进行过谈判或是完全进行对抗的竞争对手,都了解他的强人作风。

在微软成长为一家大公司之前,盖茨事必躬亲,不管是工资单、计算税利、草拟合同、指示如何销售我们的产品都是他一个人亲力亲为。但是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微软在人员配备上的缺陷也就暴露了出来。为了使软件做到完美,微软开始需要具有各种特殊技能的人才,而不仅仅是编程高手。微软开始需要产品规划人员、文档编写人员、实用性专家,以及使他们协同工作的聪明的经理、能够回答客户问题的技术人员、能够帮助客户更快上手的咨询专家等等。

盖茨开始为管理上的琐事而烦恼。于是他随即意识到微软需要不懂得技术的智囊人物,就像史蒂夫·鲍尔默,与微软的开发人员共同工作使微软的软件成为成功的产品。事实上,把鲍尔默引入微软是我做出的最重要抉择之一。于是,鲍尔默在盖茨的劝说下,从学校退了学,进了微软公司,最终成了仅次于盖茨之外的第二号最有影响的人物。19987月,鲍尔默正式担任微软总裁。20001月,鲍尔默更上一层楼,正式担任微软CEO

鲍尔默是天生激情派。他的管理秘诀,就是激情管理。激情管理,给人信任、激励和压力。无论是在公共场合发言,还是平时的会谈,或者给员工讲话,他总要时不时把一只攥紧的拳头在另一只手上不停地击打,并总以一种高昂的语调爆破出来,以致于他1991年在一次公司会议上叫得太猛太响亮,喊坏了嗓子,不得不进医院动了一次手术。

鲍尔默的出现无疑为微软增添了更多的活力与激情。而且他在管理方面的得心应手让盖茨终于得以从捉襟见肘的管理状态中逃脱了出来,成为一名专职的程序员。

这位更擅长团队管理和公关的微软新掌门一上台,就向媒体公开了重组微软的核心价值观:用激情主义在合作伙伴、客户和业界同仁中塑造微软诚信的商业新形象。二十几年发展起来的组织机构被全盘打散重组,将产品研发和营销功能组合为各以目标客户为中心的六个业务部门,几个主流产品线从研发到销售连成一气,每个部门由同一位副总裁负责;另外有一个统管市场营销和服务的集团副总裁扮演鲍尔默从前的角色,对这6人协调指挥,并兼管客户服务

如果说,盖茨是微软的大脑,那么鲍尔默就是微软公司赖以起搏的心脏。盖茨与对手在法庭上对薄公堂之时,鲍尔默主持了微软的大部分工作,撑起了微软的一片天,当盖茨正醉心于计算机软件研发之时,鲍尔默却成为他的市场战略家,微软公司的销售工作在鲍尔默的主持下几乎是一步一台阶,使微软的年利润增长率达到28%。

此外,头脑敏锐的鲍尔默始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根据市场变化即时调整战略决策。鲍尔默总裁酝酿了一年,1998年底宣布了全盘改组方案,重组的结果是副总裁的位置减少了一半。而微软公司随之也再一次公布了创纪录的营业额和利润。所以.微软公司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鲍尔默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不难看出,盖茨成为世界首富靠的并不是运气,而是在创业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合伙人,通过与性格、能力互补的合伙人共同创业,盖茨将他的优势运用的恰到好处,用到了具有巨大财富的市场。这样搭档选择,创业中途决不会陡然夭折,而且创业成功的几率也增加了数倍。在互补的发展过程中,盖茨最终如愿以偿带上了软件帝国的皇冠

创业篇:创业是悬崖上美丽的舞蹈 组建一个高效的团队

企业是讲求团队运作的。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能在今天称雄于软件王国,是与他打造的学习型的激情团队分不开的。作为世界首富、IT界的精英、商业界的英雄,盖茨的巨大成就令世人赞叹,而他带领的微软团队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微软最成功的不是做软件,而的是建立团队,盖茨则是微软公司建立团队的高手中的高手。

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因此,所有的工作团队都是群体但只有正式群体才能成为工作团队。二十几年前,当沃尔沃、丰田等公司把团队引入它们的生产过程中时,曾轰动一时,成为新闻热点,因为当时没有几家公司这样做。

但是一个人没有团队精神将难成大事;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将成为一盘散沙;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也将难以强大。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团队间的竞争,就是团队协作能力的竞争。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企业成功的保证。因此微软从创业之初就注重高效团队的打造。

尽管微软业绩每年都在惊人地成长,为了发挥最大潜力,微软仍然以小组为工作架构,其运作方式比照中小企业,即使这样需要花费大笔的行销和研发费用。因为盖茨认为,这样可以让员工感到拥有自主权和决策权,这也是其员工较一般僵化的大机构更积极主动的主要原因。每当微软膨胀的太大的时候,盖茨就马上把它拆分成小的团队,每一个团队的人数一200人为上限,这样的结果就是微软始终保持着高效和活力。

在微软,员工们没有级别之分,他们的所有工作都是分团队进行的。员工们所在的团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他们的弹性是很大的,有的员工在这个团队里可能是队员,到了另外一个团队则可能是队长。他们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没有具体的下班时间,办公室24小时都开着。

管理是一门艺术,合理的人员配置,合理的团队架构是成功开发一个软件产品的基础。微软开发团队模型是以三驾马车架构为核心的矩阵模型,保证了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充分沟通,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高质量产品。

管理人员发现,在多变的环境中,团队比传统的部门结构或其他形式的稳定性群体更灵活,反应更迅速。团队的最大特点讲求目标一致和整体效应,而教练型领导在这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企业的发展从内而言,经由创始人积聚松散个体到扩大群体规模直至组织结构、功能均衡发展的过程。

如今,大部分的微软小组规模都不曾超越以往,反而不断的分裂成为许多更小的特殊单位。陈了一个全力研发Excel软件的独立单位外,其余的特殊小组部是根据产品的不同待质来决定,其目的只有一个:设计出几近完美的软件。无论如何,这种小组规模让成员们感觉他们的目标专,可以全力解决而不需担心其余的琐事,甚至可以看到他们努力在一项计划上的影响力。

盖茨非常清楚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里,仅仅拥有各自为战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公司需要高度的团队协作精神来使信息得到广泛的共享,让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都可以建立在大家共同努力的基础之上。要做到这一点,一部分靠丰富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还依赖于现时员工彼此之间信息的充分交流。每个人都在汲取知识,而他们的收获都会为公司共同的知识仓库添砖加瓦。

微软的软件研发经过多年的摸索,已经成就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经验。软件开发越来越成为一项工程。大家也意识到开发软件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让人利用,而不是为了显示软件开发人员的能力有多强、人有多聪明。正如盖茨讲过:微软最大的财富就是人。微软的任何一个产品组在这个阶段都将根据特性将项目划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一个子项目的完成就对应于一个里程碑。

盖茨说:如果微软20个顶尖人才挖走,那么微软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这也反映出了他对团队组建工作的重视。微软一直努力给大家创造畅所欲言的言论空气,每个员工都能互相分享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而这种团队建设上的成就也如滚雪球般地累积起了微软帝国的庞大阵容和雄厚实力。这种前进的姿态在微软后期的发展中表现的越来越从容

微软向世界正式推出Windows95产品时,曾经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市场推广活动,这场令人叹为观止的营销传播活动在全球持续进行,前后历时24个小时,活动费用超过二亿美元。所有的这些沟通活动展示了整个营销沟通的伟大力量,同时也体现了微软营销部门和所有参与这次活动的其他公司的统一团队精神。

在此之前,微软已经显示了其内部的团队协作能力。因为一个大型软件的开发量,往往达到几千、上万人。Windows95操作系统则是数千名软件工程师历时三年开发完成。而且在应用软件领域,用户需要的不仅是一个软件产品,而是与之相关的整体解决方案及全方位服务。Windows95的诞生,本身就是个人的聪明才智与团队的共同目标得到同向强调的结果。

Windows95的营销活动中,微软共雇佣了120多家公司为其出谋划策。一个由6O人组成的公司营销团队专门从事整个活动的协调工作。几千人组成的团队参与了这场新产品推向世界的市场营销活动。每一个微软产品部门则专门负责制订和执行自己的促销计划。

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市场营销传播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一个团结、步骤协调一致的团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微软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开始,首先力推第一张Windows95软件盘。随后,一个巨大的Windows95箱柜被拖船运送到悉尼港。全封闭没有窗户的潜水艇暗示着如果人类生活在没有窗户即Windows的世界上,生活将会是怎么样?此外,微软公司还在美国总部举办了一场Windows95嘉年华会,当嘉年华会进行到最后时刻,盖茨和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今晚秀的主持人杰·雷诺一起登场亮相,把这场大型的市场营销传播活动推向高峰。

这种规模庞大,气势宏伟的营销活动整合了公共关系、名人背书、事件行销、广告和零售刺激等各个层面的内容,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协作,其成功推进是不可想象的。微软正是利用长期以来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员工协作的传统,将这个活动顺利地执行下来

创业篇:创业是悬崖上美丽的舞蹈 有一个行之有效的项目

虽然微软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软件帝国,但是,人们所熟知的软件产品也不过几种,如MS-DOSWINDOWSOFFICE等,而这几种恰恰就是微软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微软每年花在研发上的费用大概是60亿美元,开发的新产品包括数字盥洗室和人造卫星定位手表等新产品,但只有少数的项目能够为微软帝国带来利润,这也说明了创业过程中选择一个行之有效的项目的重要性。

1981
年,IBM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后,选择了免费的MS-DOS作为其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此举使微软的操作系统软件借助IBM这股大风,平步青云,销售量猛增。而且相对于其他竞争者而言,微软的操作系统软件是最早进入市场的,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由此它轻而易举地赢得了更多用户的认同,成为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标准平台,在市场这只肥羊身上,切下了最大最好的一块肉。由于掌握着操作系统这一杀手锏,微软将自己定位成便宜、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的主人。

当时,盖茨和他的微软还瞄准了另外一个项目:应用软件。在1981年的年度会议上,微软新来的程序员查尔斯·西蒙伊以夸张的言辞和动作力陈应用软件在微软的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他挂出一张图表,以显示这种战略的效果。上面的每条线都标示劳动大军的收入。曲线起初很平缓然后便向上延展,而如果依此实行大约15年,根据西蒙伊的宏图,华盛顿州的每个人都将为微软工作。

西蒙伊与盖茨都认识到,必须将目标集中在开发尽可能多的不同的微软应用程序上,以便被更多的汁算机平台使用。而这之后,一系列的应用软件逐渐涌现,这其中就包括现在人们所熟知的WORDEXECL等等,这些应用软件后来组合成的OFFICE系列就成为了微软重要的盈利支撑。

1985
年,仍然还只是一家小程序开发公司的微软再次与IBM达成协议,联合开发OS/2操作系统,根据协议,IBM在自己的电脑上可随意安装,不取分文;而允许微软向其他电脑厂商收取OS/2的使用费。鉴于当时PC市场兼容机份额极低,IBM不假思索地同意了;与此同时,微软还推出了自己标志性的产品——一种友好的、卓越的图形用户界面与IBMPC一起出售。

1986
年,DOS面临英特尔新芯片的兼容问题。盖茨发现DSR软件和该软件公司的博士梅尔沃德,对解决DOS兼容问题以及开发前沿新技术,都是一个很理想的高级人才,于是以150万美元把梅尔沃德兄弟连人带公司一起并购到微软。

梅尔沃德对技术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都超过了盖茨,他的到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成功项目。如微软电视电脑融合、视频压缩、RISC芯片研究、集成Scripting语言、在线服务,以及商业谈判都出自于梅尔沃德这位微软技术总设计师的大手笔。

当然,在与IBM的合作开发OS2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放弃WINDOWS的研发工作,因为盖茨深知图形化操作系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走红的软件项目。况且,视窗已有了两个版本,投入了6年的开发时间,上百万个工作日,一旦成为OS2的牺牲品,一切就将成为泡影。盖茨于是一边与IBM虚与委蛇,一边暗中调兵遣将加大的开发力度。

所有人都意识到个人电脑的未来就是图形用户界面。他们一直想拥有用户界面,这下,IBM总算答应给他们了,但IBM给他们的不过是一个图形卡,而我们给他们的是一个图形的天空,由众多软件围绕的天空。盖茨说道。

IBM合作的最终结果就是OS2在盖茨声东击西的战术下变的遥遥无期,而微软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的操作系统软件却历尽千难万险终于走到台前。此时,盖茨已不在乎这将进一步激怒IBM了。至少,现在是IBM更需要微软,而不是微软更需要IBM

因为在对抗其他瓜分微软市场份额的其他操作系统过程中,微软处心积虑,使出的最厉害的一招就是进攻电脑操作系统软件发行渠道的要害——原始设备制造厂家。在微软的进攻下,原始设备制造厂家不得不在其个人电脑上预装Windows,某些用户还必须预装MSOffice。因此,微软可利用其操作系统在市场的主导地位,要求电脑原始设备制造厂家接受MS-DOS的限制性许可证条件:即原始设备制造厂家为所售出的每一台电脑(不论其是否包括WindowsMS-DOS)向微软交付操作系统的专利权税。这些许可证条件还包括其他限制,例如通过许可证协议将WindowsDOS捆绑销售,广泛的最小承诺和长期限的许可证条件

事实证明,盖茨抓住了最好的机会——1989年,兼容机市场已达到80%的份额,4年间微软仅仅在操作系统的许可费上就赢利20亿美元;而Windows的旗帜从IBM开始,飘进越来越多PC的界面,最终成就了庞大的微软帝国。从1990年到1993年,微软的市场份额从65%飘升至79%以上。在1997年财政年度,微软的WindowsDOS产品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已占有主导地位,占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显然,微软已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软件市场取得了垄断地位。

等到Windows95面世之时,微软的霸气已经普及到了绝大多数机器的屏幕上,打开电源开关,只见屏幕上Windows的大旗飘飘,呼啦啦一阵飘扬,电脑用户就被自动吸引到了窗前,然后用户只剩下用鼠标在图标上叩击,等Windows去激活每一个程序。紧抓着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应用软件这两个行之有效的项目不放手,微软开始在事业的巅峰上展现了诱人而又炫目的舞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